黃金變了 還是世界變了? |
好比雨過天將晴,現在快到了該把傘收起來的時候。國際金價的下跌,并不意味著黃金的避險屬性被破壞了,它只是反映全球經濟所面臨的極端風險已經下降了。 主持人:本報記者 支玲琳 嘉 賓:楊長江(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 解放觀點:最近一段時間,國際金價接連出現暴跌行情。 “五一”小長假更是成為“搶金周”,出現了“中國大媽叫板華爾街”的有趣景象。回顧2008年,當時黃金價格也曾一度跌幅超過30%。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金價漲跌背后,到底傳遞出怎樣的信息? 楊長江:本輪金價下跌,我并不感到意外,但暴跌是意外的。至于為什么暴跌,我們首先要看影響且決定金價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此外,還要將金價變動放在整體金融市場,尤其是2008年后全球經濟再調整的進程中來審視。 馬克思曾說過,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眾所周知,黃金具有雙重屬性,一重是商品屬性,一重是貨幣屬性。這里所指的商品屬性,不是僅指工業用途,或者大家熟知的首飾金,而是指和銅、石油一樣,黃金也是大宗商品的一種。近年來,大宗商品金融屬性日益增強。即便是黃金,國際投機資本也將其作為金融產品來炒作,導致金價波動頻繁。而從貨幣屬性的角度,盡管已經告別金本位時代,但無論風云如何變幻,黃金都是千百年來所形成的、對抗現實風險的終極保值工具。這一點,至今無可替代。近年來黃金價格變動頻繁,其實就是上述兩種屬性在起作用。 黃金的這兩種屬性,也明顯體現在金價與美元的關系上。如果美元發行過多,則黃金反通脹的屬性就會增強,黃金的投資吸引力也會隨之上升。而如果作為世界主要國際貨幣的美元都面臨信心危機時,則顯然黃金就會成為避風港。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黃金與美元價格呈現出一種反向變動關系。 解放觀點:作為“定海神針”的黃金,如今也成了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投機炒作對象,這是否意味著黃金保值的功能已經被破壞?一些激進的觀點甚至認為,持有黃金在今天已經沒有意義了。對此您怎么看? 楊長江:這涉及怎么看待黃金和其他資產的價格關系。像巴菲特就不主張持有黃金。他說,如果你持有富國銀行股票,那么收益是遠高于黃金的。的確,從長期來看,如果能持有一個很好的股票,那么收益會非常驚人。但巴菲特可能沒告訴你,不是所有的股票都像富國銀行那般幸運。在歷史上,最后銷聲匿跡的股票不勝枚舉。從這個意義上來看,黃金盡管比不上富國銀行的股票,但它可能超過很多其他資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