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價格“搖搖欲墜” 大幅暴跌可能性小 |
美元投入到實物黃金ETF中,從資金面上推升了黃金的價格。”汪睿分析稱,中國需求也從需求端上影響了黃金價格。2004年中國經濟起步,房價上漲,財富效應初顯,當年中國需求占全球總需求已超過8%,影響開始顯現。 此外,伴隨新興市場的崛起,黃金的商品屬性不斷凸顯。從以往主導金價的主要因素來看,各階段各不相同。資料顯示,上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初,滯脹危機引發了將黃金作為抗通脹商品的搶購潮,投資為主的需求大幅推升了金價。在接下來的20多年里,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低通脹、高增長的環境使得黃金被投資者不斷拋售,大量投資性供給使得金價不斷下跌。 進入新世紀(行情 股吧 買賣點)以來,特別是2004年以后,隨著黃金實物ETF規模大增以及中國的黃金消費大增,實物需求催動了黃金的大牛市。其中,在金融危機初期,國際金價在避險需求的推動下創下歷史新高,但之后大量黃金從發達國家百姓手中流出,導致黃金一度下跌至700美元。但回收金供給增加并不能持續,所以對于金價負面影響有限。 2012年至今,ETF拋售供給主導金價。但從今年上半年,由于金價持續大幅下跌,導致黃金的珠寶需求大幅反彈,特別是中印黃金需求大幅上升。 可以預期的是,伴隨發展中國家消費水平的提升,黃金需求將不斷增加。數據顯示,2013年金價暴跌之下,近80%的黃金需求來自于發展中國家,其中印度、中國占到了總需求的50%以上,中東地區、土耳其以及一些東南亞國家的需求增長也很快。“發展中國家由于消費者傳統、居民收入增長等原因,若金價繼續向下,對黃金的需求將會有增無減。”汪睿分析稱。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黃金需求潛力巨大。有業內認為,近年來由于國內居民財產性資產的升值,特別是三四線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國內黃金消費增速明顯遠超社零增速以及其他消費品類的增速。“印度2000年至2012年間,首飾金消費7275噸,是同期中國的1.8倍。隨著國內消費能力的提升,國內居民人均黃金消費將接近并超過印度,在黃金保有量上將縮小與印度的差距。” 與此同時,不斷提高的開采成本將是支持金價的重要因素之一。若跌破其成本,礦主唯有停工或者減少開采來降低虧損。另外,主要礦產國南非目前仍處于勞資談判階段,勞方提出的要求將使南非金礦開采成本達到1400美元/盎司以上,使得南非金礦無法正常運營。 “美國經濟好轉、QE退出、美元升值是抑制金價的重要因素,但發展中國家的黃金消費、礦產金的成本、回收金比率的下降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