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做市商制度最快6月推出 |
首批可能有5家銀行參與 “目前各銀行對參與試點競爭激烈” 早報記者 曾福斌 杜琴慶 上海黃金交易所(上海金交所)最快或在今年六七月份推出黃金交易做市商制度,而首批可能會有5家銀行參與。 一位黃金業內人士昨日向早報記者透露了上述消息。不過,上海金交所新聞發言人童剛昨日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稱,黃金做市商制度目前還在研究階段,交易標準還沒有確定。 可查資料顯示,2010年8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稅務總局、證監會六部委聯合對外公布《關于促進黃金市場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上海黃金交易所要進一步加強交易系統建設,加大創新力度,完善黃金市場體系,其中就有“豐富市場交易模式,引入做市商制度,提高黃金市場流動性”的表述。 可有效提升黃金交易量 據前述人士透露,黃金做市商制度應該先于黃金ETF(可上市交易的黃金基金)推出,因為相對來而言,做市商制度設計更簡單一些。 可查資料顯示,做市商制度是起源于柜臺交易市場的一種金融產品交易制度。與競價交易制度不同,做市商制度是借助做市商的中介作用實現買賣雙方的交易,由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的法人充當做市商,不斷地向投資者提供買賣價格,并按其提供的價格接受投資者的買賣要求,以其自有資金和證券與投資者進行交易,從而為市場提供即時性和流動性,并通過買賣價差實現一定利潤。 在目前的國際黃金交易市場中,做市商制度是與撮合競價并行的兩大交易模式。即便是在以交易所為主的市場中,也蘊涵著大量的做市商。這些做市商本身作為企業或金融機構往往“腳踏兩只船”,一只腳踏入交易所場內,一只腳踏著場外。場內進行做市提供成交流動性,場外大量從事著對個人投資者的買賣雙邊報價。 通俗而言,做市商制度的推出,將對于增加黃金交易的活躍度有非常大的影響,因為目前金交所的撮合交易只能被動等待買家或賣家來接手,甚至可能出現賣不出去或買不到的情況。但通過做市商,投資者可以實時與之進行交易,買入或賣出,這將大大增加黃金市場的流動性。 按照廣東金鼎黃金有限公司黃金交易中心總經理肖繼忠去年10月做出的估計,做市商制度推出,至少可讓上海金交所的交易量擴大兩倍。 銀行很容易“上手” 具體到操作層面,上述人士稱,首批可能會有5家銀行參與做市商試點,“但還都不確定,目前各家銀行競爭非常激烈”。 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各大銀行都已經有紙黃金業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