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的輪回 |
在過去30年的大部分時間里,各國央行都在爭先恐后地拋售黃金。原因之一是人們發(fā)現(xiàn)了“比黃金更加黃金”的投資目標:美元。近年來,隨著美國經濟增長放緩,美元漸漸失去往日的光環(huán),于是黃金又回到人們的視野。當初黃金被棄之如敝屣的原因,是因為美元更加美麗。現(xiàn)在美元已經“日薄西山”,我們能否重新投入黃金的懷抱? 黃金作為投資品種,既不像債券一樣產生利息,也不像股票一樣產生分紅。也就是說黃金本身不會創(chuàng)造任何收益。黃金之所以有價,全在于人們認為其有價,這一點和其他金融衍生品區(qū)別不大。因此,黃金的價值沒有一個直接的量度。我們無法通過其未來的收益,來估算黃金當前的價值,因為其未來除了賣出獲得交易差價外,不可能獲得其他的內生價值。 然而,就是這樣一種純粹由理性支撐價值的物品,在金融危機中及金融危機后,在全球金融體系中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隨著美元的衰落,歐元的麻煩,人們開始懷念1971年前的金本位制。即便退回到金本位制有著切實的困難,美元萎縮造成的世界貨幣體系的塌陷或許可由黃金而不是其他什么貨幣來填充。在全球化的今天,由于外債不可能無限擴張,一個國家的經濟已很難做到既充當國際貨幣,又不影響其本國經濟。總是把美國放進犧牲自己還是犧牲大家的兩難境地,不如重新設計一種含有更大比重黃金的世界貨幣體系。 金融危機以來,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和發(fā)達國家的相關性越來越小。原來在全球經濟范圍內一直是配角的中國、印度等國家在這次金融危機后有幸充當了一回全球經濟的火車頭。此消彼長,這種新型經濟迅猛發(fā)展的趨勢,或將造成世界經濟和金融版圖的改變。在美國經濟規(guī)模縮減的同時,全球其他經濟體相對擴張。風水輪流轉,歷史再輪回。這種情形和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的情形頗為類似。那個時候全球有四五個大的經濟體(包括他們的殖民地),但是沒有一個居于絕對的壟斷地位。互相“廝殺”的結果,是沒有一種貨幣可以得到對手的認可,世界貨幣體系只能建立在黃金之上。 一戰(zhàn)以來,尤其是二戰(zhàn)以后,美國成為超級強權。美元就是黃金,是比黃金還要黃金的黃金。在美國人眼里,美國就是世界。美元在手,全球任走。美國人買進口商品,只要付本幣即可。這就是為什么美國的幾乎所有銀行,都不提供外幣兌換業(yè)務的原因。 這種情況其實也沒什么不好,只要美國的經濟還過得去,又沒有其他特別的貨幣來叫板。可惜的是,美國為了維持這種超級壟斷地位,動用了太多的金融衍生品。源自美國的全球經濟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