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地位難撼 黃金或不“靠譜” |
期間價格的調整幅度小得多,并且實現了在危機時的避險產品向通脹預期下的避險產品的順利轉變。 從本世紀以來看,從2002年美元指數下跌開始直到現在,黃金一直處于上漲中。除2008年3月至10月半年間出現28%左右的調整以外,其他時間幾乎沒有出現調整。期間,美元貶值時黃金在上漲,理由是對沖通貨膨脹;美元升值時黃金也上漲,理由是為了“避險”。值得一提的是,不僅以美元標價的黃金在節節攀升,以歐元標價的黃金也在去年11月以來上漲了38%,國際投資者同樣對歐元持不信任態度。 盡管黃金被認為在很大程度上是對抗信用貨幣危機和通貨膨脹的有力武器,但是黃金果真能起到保值的效果嗎? 招商銀行分析師劉東亮的研究顯示,如果投資者采取周期投資的策略,從1975年開始每年都買入黃金,買入后分別持有1年、3年、5年、10年,與同期CPI漲幅比較,除了1年期投資勝率略大外,其他周期均輸多盈少,且隨著周期的延長,盈利機會愈低。由于通脹周期通常都大于1年,甚至有幾年的持續期,因此可見,金價并不能起到規避通脹的作用,持有黃金的時間越長,潛在損失風險越大。同樣,從中長期來看,黃金也不能跑贏資本市場。 更何況,黃金價格在經歷了20世紀70年代末的癲狂并于1980年崩潰之后,那些在800美元高價入市的投資者如果一直持有,直到27年以后才在絕對價格上“解套”,更不用談跑贏通脹了。而1200美元的高點誰又敢說不是一個新的二十年高點呢? 原油或將弱勢震蕩 至于原油,在今年3月美元指數開始走下坡路以來,原油、黃金等大宗商品很明顯受到美元的反向影響。但在11月以后,不同品種出現分化的勢頭逐漸明顯,“金融屬性”占主導地位的黃金仍與美元“背道而馳”,原油更多地則觸底向上,與美元的反向關系已經不再穩定。 今年以來,不同階段流動性狀況與經濟復蘇預期之間的博弈成為決定大宗商品走勢的基本因素。從目前原油的總體狀況看,需求推動因素同樣也弱于流動性推動因素。在出現加息預期之后,對利率敏感的資金出于謹慎將逐漸選擇離場,對原油短期無疑將是重大利空,因此出現了從11月底至12月中旬的原油下跌。但是,與黃金不同的是,原油畢竟還受到真實需求的一定支撐,這也是油價跌至70美元后很難向下的原因。 對原油來說,實體經濟需求能否“補位”將成為今后一段時間走勢的關鍵。目前,美國庫存依然處于10年高位,去庫存化還未結束;同時閑置產能的重啟對價格也會形成壓制。因此,由于投機資金逐漸離場和實體經濟需求尚未跟上,“青黃不接”成為今后一段時間原油市場資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