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炒金”風險幾何? |
達成協議,允許提高舉債上限,標準普爾調降美國主權債信評級,大量資金將尋求避險資產,黃金無疑是首選。 其次,抗通脹防風險需求增強。盡管此前市場預期截至今年6月底結束的美聯儲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到期后,黃金的價格可能因為市場資金的相對緊缺而承受壓力。但由于美聯儲仍然將在較長期內維持接近于零的利率水平,這直接導致資金面的持續寬松。 黃金作為抵抗通貨膨脹和規避經濟風險的主要選擇,可以預見將受到多數市場資金的追捧。從今年6月開始,全球的黃金ETF持倉量呈現上升態勢,成為一種信號。 第三,技術上支持黃金長期繼續走強。從短期的角度來看,國際金價可能維持在1600美元至1680美元的區間內震蕩,但預計在7月底8月初的成交密集區1600美元附近將成為短期較強的支撐區域。 從中長期的角度來看,只要美聯儲仍然維持低利率水平不變,黃金的基本面將依然良好,黃金可能站上新的交易區間,突破只是時間問題。 業內專家劉山恩也指出,實際上國際金價今年以來持續著震蕩走高的趨勢,原先是“退一進二”,但在美債危機的刺激下,金價加速上揚,“現在的黃金市場的意義從某種角度來說就是解決貨幣風險問題,但美元嚴重超發問題難解,黃金走高就有依托。” 炒金:買風險還是買資產? 在上海一家金融機構工作的龔小姐,首次進行黃金投資還是在2008年的春節,用年終獎金購買了實物金條,當時每克零售價僅200元左右,這筆投資現在已經獲利70%以上。此后龔小姐也參與一些賬戶型的黃金投資,她說,“雖然我有一定的金融知識,控制風險也不錯,但就是覺得來來回回交易,總是踩不準節奏,收益低于預期,現在到了歷史新高,反而不敢操作。” 專家指出,普通投資者進行黃金投資,一要把握大勢,二要選對方法。所謂把握大勢,就是根據世界經濟的基本面來判斷黃金中長期走勢,因為目前黃金已成為世界經濟的“晴雨表”,也成了美元走勢的參照物,所以“炒金”絕不能“就黃金看黃金”,必須綜合判斷經濟形勢。所謂選對方法,其實是明確黃金投資目的,如果為了套利,可以選擇高風險的具有杠桿和雙向交易功能的投資品種,理論上只要金價波動就可以賺錢;而如果為了避險,就應該以實物為主。 劉山恩指出,黃金雖然處于歷史高位,但投資者既不要冒進,也不必恐懼。“關鍵是想好,自己投資黃金是為了買實際資產,還是買風險,根據不同目標進行投資,才能實現黃金投資價值,但往往有些投資者目前與方法不匹配,造成投資失誤,普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