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黃金市場難低“牛頭” |
管美國財長蓋特納對外重申支持強勢美元政策,然而實體經濟的最新發展顯示消費信心意外滑落、2009全年財政赤字創新高、失業率仍面臨上升壓力、貿易赤字重又擴大,表明美國近期并不存在實施強勢美元政策的條件。
套息資金涌入推波助瀾 申銀萬國期貨首席分析師張敏杰認為,目前美國實行的零利率政策,使美元替代日元成為套息貨幣,大批息差套利資金流入包括黃金在內的大宗商品,新興市場股市和債市都成了資金流向的主要目標。這種套利交易將在美聯儲收緊流動性和加息前持續。 中金公司分析師劉奧琳指出,在短期內,投資者和央行對黃金投資熱情不減,投機資金難有大幅撤離的誘因,因而金價可能仍有溫和上升的空間。 種種跡象顯示,在金價飆升的背后,投機資金大舉涌入正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持倉報告顯示,COMEX期金凈多持倉今年以來由17萬手攀升至約25萬手,顯著高于2007年以來15萬手的平均值,其中商業性持倉多頭占比維持在50%以上,顯示機構投資者對金價強烈看多。 與此同時,全球最大的黃金ETFSPDR的持倉量今年進入快速發展期,2月份一個月猛增22%,對當月金價再度破千功不可沒。4月以來,隨著金價高位震蕩,ETF增倉速度雖然有所放緩,但持倉量仍在高位整固。截至12月6日當周,SPDR的持倉總量1129.97噸,較年初大幅增加349.76噸(即44.8%)。 東證期貨宏觀分析師陸兼勤認為,上半年股市和銅等大宗商品反彈均超過50%以上,由于經濟復蘇不明朗,加上對通脹風險的擔憂,一部分追求保值和短期利潤的資金,開始將資產配置向具有避險、保值特性的黃金傾斜。投資資金涌入帶動黃金實物需求,進而導致礦商套保頭寸的削減,是下半年金價上漲的重要原因。 供需矛盾 構成重要支撐 黃金作為稀有金屬,目前全世界探明儲量約為4.9萬噸,但生產量一直呈現下降趨勢。以南非為例,該國近十年來產量已經下降一半,全球第一大產金國地位2007年被中國取代。在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金礦的品級已經從1950年的每噸12克降到了每噸3克,10年來勘探預算已經漲了2倍。 世界黃金協會(WGC)公布的數據顯示,二季度,各國央行出現9年以來首次凈買入,凈買入總量為14噸,而去年同期凈賣出69噸。今年第三季度各國央行連續第二個季度凈買入黃金,買入總量15噸,而去年同期凈賣出77噸。 截至今年7月,央行售金協議(CBGA)框架內共出售黃金140噸,遠低于500噸的上限。而近日,央行售金協議又將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