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重新定義了大宗商品市場買和賣,而過去這都是由世界金融中心,例如英國和倫敦來掌控的。上個月,在亞洲市場開盤后幾分鐘內黃金價格就大幅下滑,刷新5年新低。根據澳新銀行,上海黃金交易所當天有人拋售近5噸黃金,價值近2000萬美元。這一交易被市場中的投資者們看作中國對于亞洲大宗商品市場影響力與美國和歐洲對隔夜交易影響力平齊的重要時刻。
這篇文章的前提是盡管中國經濟在近期出現下滑,但是考慮到中國經濟龐大的總量,中國在未來將繼續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場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果長期看我們的文章,那么你一定知道中國已經在全球黃金交易中有重要影響,上海已經成為僅次于倫敦和紐約的全球第三大黃金交易中心。上海黃金交易所5噸黃金的交易剛剛好發生在黃金價格大跌之后。要知道上海黃金交易所是實物黃金交易所,這就表明,有人利用黃金價格大跌的時機幫助其搬運了這5頓黃金。你可能會想起就在這5頓黃金進行交易時,有報道指出高盛和匯豐當時正尋求購買大量的實物黃金。這兩者有聯系么?現在看上去很有可能。這很可能是中國第一次在黃金市場展示自己的影響力,正如之前我們在題為《上證綜指的暴跌與中國黃金需求》一文中指出的那樣。
原文中有這么一段:
一個機構希望對黃金進行對賭,它不得不賣出大量黃金,而這些黃金都以實物金條的形勢進行交割。這種昂貴且笨重的交易方式被認為可能是為了進一步打擊過度投機或是試圖操控價格。黃金價格預測專家Julian Phillips指出,上海黃金交易所發生的變化將允許中國銀行在全球范圍內進入到黃金市場。黃金市場的專賣交易將被銀行所影響或是黃金分銷體系的控制權將被銀行把握。中國最終將把握住這些命脈。
黃金作為財富積累資產——東方和西方
簡單來說,實物黃金的流動,即實物黃金的買賣和交易將在上海交易所進行交割,而不是向西方市場那樣通過紙黃金進行交易。上海交易所在實物黃金定價上的優勢,特別是當新的上海定價中心在今年晚些時候開始運行后,標志著一個全新的黃金市場將誕生。這與我們在美國1971年宣布美元和黃金脫鉤后所感受的完全不一樣。
當前,通過倫敦-蘇黎世-香港-上海管道進行的黃金交易強勁且穩定。如果供應放緩,以人民幣結算的黃金價格可能會出現動蕩。此外,新設立的倫敦定價所將包括一家,甚至有可能是兩家中國的銀行。這正是上文中Julian Phillips所提到的問題。這些中國銀行將會不斷尋找套利的機會,并將購買到的黃金運回中國。正如他們所說的,競爭是有益的。但是在現在的環境下,黃金就是救命的藥品。(Os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