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三問金元寶生銹 中國黃金“敲詐論”如何了 |
沈先生就以每人每天200元雇傭7-13名人員,統一身著寫有“維權”二字的黃馬甲,手持宣傳牌,在中國黃金大興店內和位于蔣宅口的旗艦店內喊口號。 “為此,我們已向東城區公安機關舉報沈學勇惡意聚集人員在我公司鬧事且涉及敲詐勒索行為”,蔣云濤昨天給記者播放現場錄像并表示,這些錄像資料已提交警方。 蔣云濤向記者提供的雙方商談的視頻顯示,沈先生的代理人沒有接受中金律師提出的送檢建議,他表示,提出50萬元的索賠額,是按照沈先生先后共購買的500克黃金價值的3-4倍估算的。不過他同時表示,其他產品并未“生銹”。 記者撥打沈先生的電話,盡管對方在電話中始終對自己是否是沈先生本人不表態,但對方告訴記者,他并沒有向中國黃金要賠償。針對中國黃金指責其鬧事一說,他表示:中國黃金在產品銷售之前就經過權威部門檢測和鑒定了,“我認為消費者有知情權,中國黃金不給說法,我肯定要維權,那些維權的人都是我的員工”。 三問:此事應該如何了? 中國黃金曾提出了三種解決方案,一是將產品在境內送檢,檢測費用由他們先行墊付;二是按照現在的金價進行回購;三是換貨;但沈先生均給予拒絕。 “沈先生多次拒絕我方提出到國家權威質檢機構進行檢測出具相關證明,由工商管理部門處理的建議”。中國黃金集團營銷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產品是否有質量問題必須要由一個權威機構進行鑒定。他表示,產品在售出時并沒有問題。 蔣云濤表示,如果確實是產品有問題,公司會按照相關法律規定解決此事,但前提是需要請權威機構檢測,找出“生銹”的原因。 不過,中金始終未對黃金生銹的可能原因作出解釋,這令媒體感到是在避重就輕。如果境內的檢測機構被中金公關,那么難保它們不會為其“推磨”。而送檢境外,對雙方應該都更顯公平。中國黃金集團堅持國內送檢,不得不讓人懷疑。 沈先生表示,他會在國內進行檢測,同時還會再將物品送往香港或者國外的質檢機構進行檢測。 從第二第三種解決方案來看,金元寶還沒有被檢測,中國黃金集團就想按照市價回購或換貨,這不符合常理。按理說,事件還沒有蓋棺定論,中國黃金集團大可不必這樣急于拿回生銹的金元寶,這只能說明其底氣不足。而且,金元寶畢竟已經被沈先生保存了近兩年,中國黃金集團為何絲毫不懷疑被調包呢?中國黃金集團如此痛快提出回購或換貨的方案,讓人不得不懷疑其是在不打自招,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