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浙江特大非法經營黃金期貨案始末 |
發布日期:09-08-14 16:30:49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檢察日報 作者: |
8月11日上午9點,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法院五樓大法庭,涉案金額高達583億元、由公安部督辦的浙江世紀黃金制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張勇等人非法經營黃金期貨案(本報曾多次報道)開庭審理。檢察機關指控,張勇涉嫌非法經營罪、抽逃出資罪,被告單位浙江世紀黃金制品有限公司和該公司系統工程部經理王劍平涉嫌非法經營罪。 經過近一天的審理,這起特大非法經營黃金期貨案的神秘面紗被一一揭開。 “收藏品炒家”盯上了黃金期貨 1988年,23歲的張勇從杭州大學新聞專業畢業后,參軍到部隊。兩年后,忍受不了艱苦軍營生活的他退役分配到杭州煉油廠,擔任保衛干事一職。又過了兩年,他決定下海經商。 當時,國內收藏品市場初起,經濟嗅覺靈敏的張勇創辦了“西子藝苑”,專門從事收藏品交易。上個世紀90年代收藏品市場的持續牛市,讓擅長炒郵幣卡的張勇掘到了“第一桶金”。2000年11月,張勇又成立了杭州新世紀紀念幣有限公司,轉向紀念幣交易業務。同年,頭腦靈光的他瞄準了網上交易,創辦了中國第一家錢幣交易網站———“中國紀念幣交易網”。 但是,從2004年下半年開始,紀念幣銷售業務變得不景氣,張勇便提出了成立公司炒賣黃金的設想,并到香港、上海,向上海聯泰黃金制品有限公司(下稱聯泰公司)等企業學習黃金交易,并取得了聯泰公司的客戶協議書、交易規則等相關資料。 2005年4月,就在張勇準備注冊成立公司炒黃金時,他發現自己已經無力出資了。為解決公司注冊資金的來源問題,張勇向他人借款1000萬元,作為自己及名義股東張華的出資款繳入驗資賬戶。通過驗資并在工商部門辦理完登記手續后,張勇即將這1000萬元全部抽逃歸還, 并支付了5萬元的借款利息,公司賬上只留了10元錢。就這樣,張勇通過抽逃出資注冊成立了浙江世紀黃金制品有限公司(下稱世紀黃金公司),由他自己擔任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經理。 為了在互聯網上開展黃金炒賣的經營業務,張勇指使世紀黃金公司系統工程部經理王劍平負責設計開發適合網上黃金交易業務的操作平臺。中專畢業的王劍平原本只是張勇手下一個推銷紀念幣的小業務員,因為在學校里選修過證券期貨,被張勇相中,委以重任。王劍平也“不負厚望”,不到三個月就開發了名為“金銀制品銷售與回購系統”的世紀黃金網上交易平臺。 2005年7月,世紀黃金公司網上交易平臺正式招客。張勇在對聯泰公司的客戶協議書和交易規則進行修改后,印制成世紀黃金公司的格式合同,又通過報紙、自印雜志、互聯網等方式大肆宣傳該公司的黃金交易,并在上海、溫州、蕭山等地設立分支機構,在西安、長沙、石家莊等地設立了20多家代理機構,招攬了大批來自全國各地的客戶。 公司“火”了:三年交易額達580多億 郭老先生是一名歸國華僑,2002年回國后在杭州定居,2005年7月,他被“世紀黃金”纏上身后,悔恨至今。 “當時,我通過朋友介紹,認識了世紀黃金公司的一名理財師。他很熱情地向我介紹這個理財方法,我就開始嘗試投錢。”特意趕來旁聽庭審的郭先生告訴記者。 通過世紀黃金公司的理財師,郭先生了解到,黃金可按“100盎司、10盎司、1盎司”為單位購買,但每次只需交納實際金價的百分之幾作為“保證金”,即可炒黃金。比如,今天花500美元買進,明天漲到600美元賣出去就可掙100美元的價差。同時還可“買跌”。理財師還教會了郭先生如何在網上進行黃金交易。郭先生先投了3萬多元,大概一周后,他發現賬號里的錢翻了近一倍,網頁還顯示郭先生一直在賺錢。 “我覺得自己一個退休的老人,只要鼠標點點就能穩穩賺錢,這是多好的事情啊,欲望也就開始一點點膨脹。”郭先生說,“誰知從此越陷越深,連房子都賣了。”直到將投入的270萬元都虧光了,郭先生才知道世紀黃金公司原來做的是非法經營黃金期貨的生意。 據辦案人員介紹,在世紀黃金公司網上交易平臺上從事的經營活動跟期貨交易別無二致。客戶向公司賬戶匯款后,便可在該公司網站的交易系統中獲得賬號和等額定金,進行無實物交割的黃金合約集中交易。 事實上,世紀黃金公司的黃金交易與國際黃金市場并不接軌,只大致上按照國際即時金價的浮動報價,供客戶參考。客戶可以選擇買進或者賣出,該公司在交易過程中同時充當買方和賣方,并按每筆交易向客戶收取“網絡使用費”和“倉儲費”。 交易中,客戶可按一定比例進行放大交易,放大的比例根據客戶購買的商品數量可分為1倍、2倍、5倍、10倍、20倍和50倍,即客戶交易時只需支付的基礎定金僅為交易額的100%、50%、20%、10%、5%、2%。世紀黃金公司和客戶間采用人民幣結算,并實施當日無負債結算制度。當客戶在炒金過程中虧損額達到所繳定金的80%時,如果客戶不補進定金,該公司即強行平倉。 張勇這一套“期貨交易”模式,吸引了不明就里的“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