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的表現要弱于白銀和鉑金 |
隨著美元的持續走強,黃金、白銀、鉑金等貴金屬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或調整。但其中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黃金的表現要弱于白銀和鉑金,即使原油價格依然保持在100美元關口上方,美國三大股指再創上漲新高,都沒有引發黃金市場的投資者熱捧。金價在市場投資情緒低迷的狀態下,繼續向下修正,尋找市場的合理估值水平。 投資者對黃金的避險需求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動蕩開始,并在金融危機漫延和歐美債務危機深化的過程中,最主要引領金價上漲的因素。由于金融危機造成的全球金融體系功能喪失,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產減記和去杠桿化操作,讓市場流動性一時陷入枯竭。股票、大宗商品、能源期貨、房地產等在2008年出現大幅跳水,黃金雖然也受到資金變現壓力影響而出現價格快速回落,但避險需求還是引發了個人投資者和國際投資基金對黃金的追捧。黃金是第一個從“危機”中走出來的金融投資商品。 在應對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過程中,各國政府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增加貨幣供給,保證市場流動性充裕,重建市場信心,恢復金融體系功能。中國的4萬億投資、美國的QE操作、日本的日元拋售、歐洲及各主要經濟體的大幅降息,都為全球經濟復蘇提供了充足流動性。但市場信心的恢復總是漫于流動性寬松的實際效果。各國營造的寬松的貨幣環境首先是引發了資產價格的向上修正,而黃金更是因為投資者對通貨膨脹、貨幣超發、銀行惜貸、貿易失衡等擔憂的加劇,而保持著強勁的上漲勢頭。2011年下半年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激化,更是進一步激發了投資者避險情緒對黃金價格的追捧,一度推升金價創出歷史最高價格1922美元每盎司。 隨后的美國停止QE操作和經濟數據轉好,新興經濟體國家從防通脹轉向保增長,歐洲因債務危機深化而需求銳減等因素,綜合反了全球經濟觸底回升,貨幣超發暫停,避險需求趨弱的新全球經濟環境。全球股票市場因投資者風險投資偏好情緒的回歸而緩慢走強,并吸引投資者追加風險類資產的投資比重。全球金融系統也在大幅減記不良資產之后逐漸恢復融資貸款功能,幫助實體經濟走出金融危機的陰霾。 而黃金作為危機時刻的財富“避風港”則逐漸失去了投資者瘋狂追捧的熱情,僅僅以消費需求和保值需求為支撐價格的因素,開始逐漸進行“金價泡沫”修正。畢竟自2008年開始的這一輪金價上漲,已經從683美元上漲至1922美元,漲幅度高達181%。即使以2008年的最高價格1032美元向上計算,金價漲幅度也高達86%。這與其它金融類資產價格和大宗商品價格不相匹配,與去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