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金條是公眾贏得黃金牛市的“王道” |
發布日期:11-07-25 08:46:56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價值中國網 作者:張庭賓 |
黃金大牛市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那么公眾投資者如何能牢牢握住黃金大牛市的機遇呢? 以投資實物金條為主要方式,這是騎上黃金大牛,不被它“顛”下來的最好方式——這是筆者過去幾年一貫堅持的觀點——它雖然沒有期貨、保證金交易那樣容易暴富,更不容易“暴虧”——“看準了方向,輸在了波段”,“看對了品種,輸光了本金”。張衛星等早期黃金投資啟蒙人的教訓猶在眼前。 這一觀點再次得到了世界黃金協會最近公布的《黃金年鑒》的印證。這份報告顯示:2010年全球金價從開盤的1094美元上漲到收盤的1404美元,最大的需求上漲推動力來自于投資金條的增長,從2009年的531噸猛增加到2010年的880噸,增長幅度達66%。 由于大眾投資主流方式轉為投資金條,這種最穩健的“烏龜戰術”——不管空頭怎么狂轟亂炸,它只吞吃實物黃金,消耗空方越來越少的彈藥——這讓空頭在打壓金價,造成黃金市場更大波動,以犧牲多頭投機者的目的更難實現。 這使得國際金市的震蕩率在2010年大大下降,最大跌幅僅8.24%。這比2009年的13.53%、2008年的33.9%有了很大的收窄,從而保障了更大范圍內的黃金投資者的正向收益。 事實證明,投資實物黃金看似賺錢慢,但非常穩健,因為不宜變現,反而能使投資者長期騎穩黃金大牛,從而笑到最后,笑的最好。 實金投資需求由實物金條和金幣的直接買(和賣)組成。從歷史角度來看,在西方市場金幣占實金投資的絕大部分。不過,自2008年末雷曼兄弟倒閉之后,歐洲和北美投資者對金條的興趣激增,在過去3年時間里他們的總量增至平均超過260噸的水平,與2001年至2007年間每年凈出售8噸金條形成了對比。鑒于其重要性增長,黃金礦業服務有限公司決定引入新的實物金條投資數據,目前包括了歐洲和北美需求。(在過去,我們的金條囤積數據只反映實金投資中以購買金條為主導的非西方市場的需求。) 歐洲 在2009年創下245噸的紀錄后,2010年歐洲的金條需求下滑了6%,降至231噸。但是,這里必須要指出的是,盡管有小幅下降,去年的數字依然是過去十年間第二高的水平。 在2010年里,金條的購買集中在第二季度和最后四個月。造成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是4月末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迅速惡化。對危機蔓延危險和歐元穩定性的憂慮不斷升溫激發了對金條的興趣大贈,尤其是在隨后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于5月初宣布兩個援助計劃的時候。當時,有些地區實金需求比雷曼兄弟倒閉后還要高,因為那時金條的溢價也大幅上升。 隨著希臘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