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版量化寬松 或砸出黃金坑 |
經濟走上更加穩健和可持續增長道路的動力。而隨著QE2、QE3政策的相繼出臺,邊際遞減效果愈發明顯,美國經濟通過該政策獲取的效益也大不如從前。 “黃金價格在此寬松政策的影響下,本應乘風上漲并樂此不疲,但怎料美元對寬松政策鎮定自若的表現卻未能牽動期貨市場那顆騷動已久的心。”世元金行研究員岳鳳斌介紹,一時間,寬松政策已儼然成為了期貨領域的精神鴉片。而美元對QE的無動于衷,最終使得寬松政策成為了金銀市場中的“奢侈品”,可望而不可即。 不過,市場人士普遍認為,不同于美聯儲的QE,可能即將出臺的歐洲版“量化寬松”將帶來全面通貨膨脹,最終喚醒黃金白銀被掩蓋的避險光芒。首先,眾所周知,QE催生出的大量貨幣并不會直接導致通脹的發生,而僅僅是帶來了流動性的膨脹;如果當市場投資渠道比較匱乏或是消費者的消費能力不足以緩解巨大的流動性壓力之時,過剩的流動性才會進一步引發通貨膨脹。但是,美國作為全世界金融業最為發達的國家,其金融市場中多種投資渠道的高速分流,大大地緩解了由于流動性過剩而引發的通脹概率。其次,歐洲畢竟無法與美國相比,其既沒有美國完善發達的金融體系,更是缺少全球性貨幣——美元。如果歐洲央行步美聯儲后塵,帶來的可能是經濟虛假繁榮和通貨膨脹。 開采成本鎖定坑底 市場人士普遍擔憂,如果1200美元不保,那么下一個目標——1000美元的關鍵心理價位能否堅守住?不少專家認為,黃金畢竟具備商品屬性的一面,價格波動始終不會脫離開采成本這個底線。 據介紹,關于黃金成本的計算有很多方法,包括開采成本法、AISC計算法等。以開采成本為例,高盛曾經對25家黃金生產商進行生產成本統計,大部分成本集中于1150-1300美元/盎司的區間中。廣東盈瀚投資公司策略總監于杰介紹,對于當前普遍認為的1200美元/盎司的成本價,主要來源于全球十大黃金開采商的綜合考慮。但黃金價格影響因素有很多,回歸到期貨的理論定價看,期貨價格應該等于現貨價格加持倉成本,所以會經常發現市場出現期貨價格小于現貨的倒掛現象,這說明任何商品的價格最終都是由市場投資者的投資行為本身決定的,所以金價跌破其生產成本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但相信是短期行為。 經易期貨副總經理邱菡儀向記者介紹,目前全球黃金的平均生產成本大概為1180美元/盎司左右,即便最保守的估計也在1100美元/盎司。“這絕對是金價的下限,我不能保證金價不會擊穿1000美元這個關鍵價位,但可以肯定,即便如此,肯定是曇花一現。”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