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推行進口鐵礦石代理制 |
證鐵礦石代理制的實行。” 在全球鐵礦石進口方面,中國是唯一存在兩種進口價格的國家。在年度長協談判機制被打破前,一種價格是年度長協價格,另一種則是中國港口的現貨價格。 鐵礦石中國指數 從去年4月份開始,堅守了20余年的鐵礦石年度談判定價模式被淡水河谷、力拓及必和必拓三大礦山公司強行更改為季度定價,同時采用了指數定價。 徐旭認為,季度定價模式或許僅僅是個過渡模式,作為鐵礦石壟斷的一方,其更深層的目的在于推出以周期更短且與現貨市場指數掛鉤的短期合約,全面推動鐵礦石交易的指數化和金融化發展,以便其股東從其他途徑獲得巨大的金融利益,“目前必和必拓公司強推月度定價就很好地證明了這點。” 在全球鐵礦石定價模式改變后不到一年時間,今年1月29日,坐落于孟買的印度商品期貨交易所(ICEX)宣布正式推出鐵礦石期貨產品。這也是世界上首家推出鐵礦石期貨的交易所。 目前,國際上有三大鐵礦石指數,分別是環球鋼訊(SBB,鋼鐵指數母公司)的TSI指數、金屬導報(Metal Bulletin)的MBIO指數、普氏能源資訊(Platts)的普氏指數。為了分得一杯羹,金融機構一直在試圖推動鐵礦石金融化。在上述三大指數基礎上,從2009年開始,新加坡交易所、倫敦清算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美國洲際交易所等陸續推出了鐵礦石掉期交易。 徐旭認為,中國是鐵礦石貿易大國,上述幾家主流鐵礦石指數都是在中國鐵礦石現貨市場的基礎上綜合海運價格設計出來的,所以中國擁有編制指數的數據基礎,可以制定屬于中國的鐵礦石指數。 此外,在他看來,在鐵礦石指數化發展的趨勢下,中國鋼鐵企業面臨著鐵礦石價格波動造成的成本不確定性,通過完善鐵礦石期貨市場將有利于中國企業控制風險。 “為了更好地發展國內鐵礦石期貨市場,應吸引國內和國外的鋼鐵企業進入中國的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徐旭說,“這樣,在國內外眾多的鋼鐵企業進入鐵礦石期貨市場后,將推動市場規模的擴大,進而將期貨與現貨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防止出現市場操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