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來,黃金價格從1920下跌,跌幅已經超過三分之一。目前的金價已經使礦企處在減產或停產的臨界點。
削減成本跟不上下跌速度
過去18個月中已經有若干礦企削減了產量,并通過削減開支以及專注于開發更高品級礦脈來提高利潤,但是隨著金價跌向1200水平,礦企所做的努力已經無濟于事。
Van Eck Global投資經理人Joseph Foster表示:“1200對礦業來說是是一個關鍵價位, 如果價格跌至該水平以下,全球將會由許多礦企面臨困境。”
據湯森路透GFMS數據顯示,為了應對價格下跌,礦企爭相削減生產成本,2014年上半平均成本已經削減至1350美元/盎司。而2013年全年的平均成本為1696美元/盎司。
即使如此,此前花旗銀行估計,有超過40%的礦企生產成本高于1331美元/盎司,而當時金價正處在1290美元/盎司。
礦企一方面擔憂減產對未來發展的阻礙,另一方面又因為成本高于售價而陷入更大的危機。
來自經紀商Pollitt & Co的Doug Pollitt于上周丹佛黃金論壇上感嘆:“難道就沒有人愿意站出來說我們正面臨一個可怕的金價,而礦企已經無法生存了嗎?沒有,因為我們不能!”
舉例來說,據今年第二季度統計,Iamgold和AngloGold位于馬里的礦場生產成本達1910美元/盎司。2013年該礦場已經停止挖掘新礦石,僅僅在消耗庫存。
Iamgold發言人Bob Tait在一封郵件中表示,“因為2014年金價依然處在1300下方,我們正在考慮在2016年前僅消耗庫存礦石,并全面停止礦石挖掘。”
而St Barbara位于巴布亞新幾內亞的礦場生產成本高達2039美元,目前該公司正在通過技術改良提高生產能力。
減產利好未來金價
有一條眾所周知的諺語,就是“奇貨可居”,產量大減必然會抬高價格。Tocqueville資產管理公司的經理人Douglas Groh表示,只要金價低于1500美元/盎司,投資者依然很難有興趣對礦企進行投資,“在未來兩年,或者2018年,市場肯定會發現金礦業完全沒有資金流入,到時候黃金價格必然上漲。”
而Goldcorp總裁Chuck Jeannes指出,黃金產量將在2015年登頂,減產以及礦石品位下降決定了未來黃金年產不可能達到目前的水平,“這是對金價一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