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葫蘆畫瓢” 黃金欲登陸銀行間市場 |
銀行間市場引入黃金交易似乎已經越來越近。 國內某商業銀行資金運營中心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證實,銀行間黃金交易有可能很快上線,但具體時間不詳。 他表示,此前銀行曾接到過開展黃金做市商方面的問卷調查,而考慮到銀行間市場其實是機構投資者參與的“批發”市場,未來的銀行間黃金交易必然采用做市商制度。 據道瓊斯此前報道,中國尋求在8月31日啟動銀行間貴金屬交易,包括銀行間貴金屬現貨、遠期和掉期合約的交易,黃金將作為首發的品種,且交易將采用做市商機制。 銀行間市場還包括銀行間債券、外匯等交易市場。銀行間債券市場依托于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和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包括商業銀行、農村信用聯社、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進行債券買賣和回購。銀行間外匯市場則是指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可以經營外匯業務的境內金融機構(包括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和外資金融機構)之間通過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進行人民幣與外幣之間的交易市場。 據悉,銀行間黃金交易的平臺將設在上海黃金交易所。此前在本月初,上海黃金交易所理事長王喆曾表示,該交易所可能將于8月底推出銀行間黃金交易平臺。該交易所一直在研究與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聯合推出上述交易平臺,作為滿足機構投資者日益增長的交易需求的場外交易市場。除了可能即將上線的銀行間黃金交易,該交易所主要實行的還是標準化撮合交易方式,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深圳發展銀行、興業銀行和華夏銀行等作為交易所指定的清算銀行。 銀行間貴金屬市場的啟動也將為一些有資質成為做市商的商業銀行添加一個業務增長點。目前國內銀行的貴金屬業務主要包括代理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黃金交易、實物黃金銷售、賬戶貴金屬、貴金屬定投、貴金屬質押融資和實物黃金租賃等。 不過,要成為銀行間貴金屬市場的做市商可能并不容易。從銀行間外匯市場來看,商業銀行成為做市商可能要滿足資本充足率等諸多硬性要求。如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2010年12月發布新的《銀行間外匯市場做市商指引》,銀行間外匯做市商必須是取得銀行間外匯市場會員資格兩年(含)以上的銀行類金融機構,同時最近一個年度全行資本充足率需達到8%以上,且外匯局核定的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上限在2億美元(含)以上。此外,對于銀行間外匯市場即期、掉期業務的做市商還有進一步的要求。 目前取得銀行間外匯市場做市商資質的機構不僅有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