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否認做空黃金釀巨虧 稱別拿小散思維想銀行 |
日前有媒體報道,興業銀行、民生銀行、農業銀行、浦發銀行因大量持有滬金大量空頭頭寸,導致賬面出現巨額的浮虧。對此,中國經濟網記者昨日致電上述銀行予以求證,部分銀行的相關人士表示,該報道內容嚴重失實。 此前的報道稱,近期在上海期貨交易所黃金期貨的持倉排名中,驚現多家銀行的做空身影——截至23日收盤,前述四家銀行全部入圍滬金1112合約空方持倉量前10名,持倉量合計高達7244手(每手為1千克)。而在前20名多方名單中,卻無一銀行在列。由于在一系列因素推動之下,黃金已成為眾多資金的“避難所”,國際金價一路飆升,滬金價格也是跟隨上漲。據其粗略估算,農業銀行自7月中旬以來在滬金1112合約上的浮虧已經超過7000萬元,民生銀行自8月12日以來的浮虧超過5000萬元,興業銀行、浦發銀行自8月上旬以來也各有4000萬元左右的浮虧。 針對這一問題,民生銀行相關人士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經過與資產管理部門的了解,該報道嚴重失實。他解釋稱,銀行內部都有嚴格的風險對沖機制,最終盈虧并不像報道中所設想的那么簡單。 而興業銀行方面暫時還沒能給予正式的答復,但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昨日在微博上表達了他的看法。他指出,這樣的觀點純屬誤解,銀行的風控規則要求所做的投資交易不是賭方向、賺暴利,而是追求穩定的收益。為此,他還舉例稱,比如,在股指上虧了,就標志著股票投資全虧了嗎?顯然不一定,因為還沒看到現貨是賺是賠呢。“別拿個人小散思維想銀行”魯政委在微博上直言。 對于中國經濟網記者的提問,浦發銀行董秘辦公室相關人士則表示,目前還不清楚此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