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遭“黑色五月” 國際資本大鱷秒殺中國散 |
金屬的口風紛紛“多轉空”,一系列巧合般的事件讓白銀連跌一周。國內白銀T+D連續三天封住跌停,國內投資者“連掛單的時間都沒有”就被跌停板困住。在此期間,倘若沒有及時補交保證金,爆倉或被強制平倉幾乎無可避免。 “許多人將白銀下跌歸因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提高交易保證金,其實這只是個借口。”廣東省黃金協會副會長朱志剛認為,白銀的泡沫有目共睹,暴跌其實“沒有原因”,就是莊家采用慢漲快跌的技巧,拉高出貨,換句話說,白銀完全是被有計劃打壓。 港媒分析,如果美國當局突襲拉丹是為了美國安全的話,那么同時突襲金銀價格大概是為了美元安全。銀價一旦打破1980年1月的歷史高點,升越50美元心理大關,其勢將難以控制。 深層原因:亞洲市場缺乏定價權 雖然白銀交易市場大部分在西方,但是白銀實物的需求卻以東方為主,印度、中國等都是白銀的消耗大戶。2010年前11個月,中國進口白銀量占全球供給的10%以上。 但是,高需求并沒有帶來更多的話語權。中國的金銀交易量雖然逐日壯大,但依然是“影子市場”,國內的價格不能影響國際的價格。而且,白銀價格被操縱并不是一個新鮮的戲碼,西方交易市場占據了白銀總交易量的81%,而大型投行在其中占有巨大的份額,懷疑其操縱市場并不是無稽之談。 歷史數據顯示,金銀價格往往在亞洲節日休市時出現劇烈波動。“有兩年春節休市期間,國際金價都大幅攀升,春節一過馬上大跌。”廣東省貴金屬交易中心總經理助理王志堅回憶說。 白銀后市瘋狂難再現 毀滅性暴跌之后,本周初,白銀似乎恢復了一點元氣,連續三天反彈,價格接近40美元。但是,周三晚間,白銀又一次“跳水”,一度跌回33美元以下,周四國內白銀T+D的跌幅超過10個點。這究竟是W形筑底,還是震蕩走低的起點? 世界白銀協會分析,2010年全球白銀投資需求量大幅增長了40%,相當于56億美元凈流入白銀市場,幾乎是2009年的兩倍;而中國上海金交所的白銀T+D交易量更是呈幾何數級增加。工業復蘇所造成的白銀需求遠遠追不上投資需求的攀升。分析師擔憂,假如投資熱度消退,將令長期銀價承壓。 同時,值得關注的是,國際白銀基金依然在緩慢減倉。 “5、6月份是白銀的傳統淡季,需求較少,而交易規則修改也讓白銀很難重現4月份的瘋狂。”王志堅認為,白銀很有可能會走出震蕩向下的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