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遭“黑色五月” 國際資本大鱷秒殺中國散 |
近期,白銀的猛漲猛跌讓無數投資者如坐“過山車”。4月,白銀漲勢炙手可熱,然而,五月初,貴金屬市場突然高臺跳水,白銀成為領跌“急先鋒”。本周四,國內白銀T+D再次接近跌停。截至北京時間昨日18時30分,國際現貨銀價略回升至36美元附近。 銀價暴跌為何發生在中國假期休市期間?為何國際投資大鱷迅速“多轉空”?這究竟是一場巧合還是一個陰謀?有專業人士認為,此次下跌為國際資本大鱷拉高出貨,“秒殺”散戶,而沒有定價權的中國市場首當其沖成為犧牲品。 2011年4月,國際白銀價格上攻三成,直逼1980年創造的歷史高點50.35美元/盎司。然而,一場風暴正在悄悄來臨。 5月2日,國際白銀價格忽然引爆下跌行情,當日跌幅達到8.19%;3日,白銀跌幅達5.33%;6日,銀價跌至34.66美元,一周累計跌幅高達30%。而在國內市場,5月第一周的跌幅超過25%。上海金交所白銀T+D更是出現了罕見的連日封住跌停板的單邊行情。 在這一輪疾風驟雨般的下跌過程中,中國的投資者損失慘重。“就我了解,上周做多白銀T+D的客戶,九成都收到了銀行要求追加保證金的短信。”招商銀行一位理財經理透露。記者從民生銀行廣州分行也了解到,上周發送的強行平倉預警短信是平日的兩到三倍。 黃金公司方面也印證了這一說法。記者從多家黃金公司了解到,在上周大跌中爆倉或者強制平倉的白銀投資客在一成以上。 國際炒家暴跌前悄然減倉 暴跌前,到底出現了什么?在大洋彼岸的華爾街,從4月26日開始,美國白銀ETF便開始悄然減倉。而美國商品期貨委員會4月26日公布的持倉報告也顯示,白銀投機凈多頭突降20%。完全有理由猜測,國際投機客在4月底已經對于銀價下跌“有所預感”。 而從5月初外媒的報道中,也可以見到如下文字:“索羅斯和巴菲特早已拋盡手中的白銀,索羅斯目前正拋售黃金。”同時,4月25日和29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兩度上調白銀保證金。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內白銀T+D的成交量依然在一路攀升。雖然4月21日和28日上海金交所也曾兩次調高白銀保證金比例,以預警和防范風險,但從4月26日到29日,國內的白銀T+D成交總計仍超過12000億元,而在4月之前,要達到這個成交量可能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中國投資者沒有出逃機會 5月2日,傳出擊斃拉丹的消息,國際白銀價格瞬間崩潰式下跌。此時正值中國五一假期,白銀T+D無法交易,不少投資者眼看著大跌,卻無法出逃。 緊接著,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繼續上調保證金,國際資本大鱷對待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