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是金融霸權的圈錢工具 |
加拿大皇家銀行 投資部風險管理顧問陳思進 目前,美國政府、公司和私人累計欠債總額已是天文數字。根據國際經合組織(OECD)的統計數據:如果按照美國現有人口3.05億來計算,人均欠債為70萬美元,每個家庭(按一戶2.28人)欠債217萬美元;折合人民幣,每個家庭全成了千萬“負”翁。 近來投資者和各國政府擔心美元是否會進一步貶值。因為美國欠債消費將斷送美國,美國的外債和貿易赤字達到了從未有過的歷史水平。金融大鱷利用人們渴望守住財富的心態,煽動誘惑人們購買黃金、投資黃金股。黃金真能保值嗎? 既然金本位制已經被廢除,信用貨幣取代了黃金,黃金只不過是貴金屬而已,自有其合理的價位。一份有關黃金提煉成本和預期利潤的分析報告指出,黃金的合理價位應該在每盎司400美元左右。報告出爐時美元處于弱勢;如果以強勢美元來看,每盎司可能400美元都不到。如果黃金持續保持這一價位的話,那么儲存黃金或許還說得過去。可是金價2009年曾經被炒高至每盎司1220美元。以這么高的價位購入黃金,何以抵御美元貶值?況且,儲藏大量金子的話,根本不符合外匯儲備的基本要素之一——流動性。那么,儲藏紙黃金呢?到底相信哪個國家發行的?如果由美聯儲來發行,這紙黃金跟美元有什么差別?如果由英國來發行,那么和英鎊又有什么區別呢? 事實上,社會的真正財富不是黃金,也不是白銀,更不是信用貨幣本身,而是整個社會的勞動生產力。在金融海嘯鬧得最兇的頭三個月,黃金演出了與石油相同的戲碼,金價非但沒有像專家預測的那樣大漲,反而下跌了20%;黃金股就更慘了,狂跌50%。股市和房市也不過跌去20%到40%,黃金的短線炒家們顯然遭遇了更為慘重的虧損。 在中國,由于黃金保值之說占了上風,為防止通脹使資產縮水,人們投資金條和紙黃金,黃金又飛入尋常百姓家。站在金字塔頂端的國際金融炒家,乘人之危又狂掃了一票。因為每當危機來臨,驚恐財富流失的心理,促使人們聽信國際炒家把金錢投入黃金,以為握住了金子就留住了財富。 人們太健忘了,三十年前,金價就被華爾街炒作突破過850美元,即使按最保守每年3%的通脹率計算,那時850美元的價值,也超過現在的2000美元。而100年前五兩黃金就可以在上海買棟石庫門。按最近黃金猛漲到每盎司1000美元來計算,五兩黃金相當于80盎司,也就是8萬美元,折合人民幣55萬元,這哪夠買石庫門? 不過,炒作黃金的現象,倒是應了一句老話:“Oneman"strash is ano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