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成“聰明人”救命稻草 |
發布日期:11-12-16 08:44:46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匯金網 作者: |
央行購金總量有望達到450噸,較2010年的142噸高出3倍還多。 “習慣使然。”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本·伯南克最近在被問到為何央行官員們在堅稱黃金不是貨幣的同時,又繼續大量購買并持有黃金時,給出了簡潔的答案。 相比伯南克招牌式“模棱兩可”的回答,芝加哥西南郊區專門從事貴金屬零售與回收業務的芝加哥硬幣公司合伙人比爾·伯德給出的答案更加明晰。這滿頭銀發的資深金屬專家,今年屢屢目睹柜臺前排起長隊的火熱場面。 的確,在這場黃金搶購風潮中,相比從10年前就開始購買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的私人買家以及中、印等新興市場國家和深陷金融或債務危機的發達國家,渴望通過黃金實現財富保值的民眾而言,各國央行只是姍姍來遲的參與者。但無論央行、投資買家還是普通民眾,他們選擇黃金的心態均有相通之處,那就是對紙幣的不信任感。 “2008年是一個分水嶺!焙钚膹娬f,由于金融危機后,包括美國等不斷啟動“印鈔票”,信用貨幣的地位受到挑戰,進一步加大了對紙幣的不信任度。 “黃金的獨特性就在于哪家央行也無法通過開動印刷機制造黃金!敝ゼ痈缙谪浗灰坠痉治鰩煾ヌm克·列什這么認為。 央行大量買進黃金,不是因為黃金作為一種貴金屬內在價值提高了,而是說明現在不但是投資者和投資機構,連各國貨幣政策的制定者都對現有國際貨幣體系心存顧慮。鄭學勤指出,世界目前的貨幣體系是阻礙世界經濟正常發展的最大障礙,但世界各國沒有足夠的政治意志,來建立一個符合當前全球經濟體系的新的貨幣制度。從這個角度來說,央行買進黃金,確實是對當前的世界貨幣體系投了不信任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