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是高風險投資 可能跌至500美元/盎司 |
發布日期:09-12-29 08:40:00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理財18 作者: |
據海外媒體周一(12月28日)報道,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馬丁·費爾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表示,黃金仍然是一項高風險投資。 他描繪了一幅場景:在迪拜債務危機的背景下,人們擔心金價會繼續走高,因此大肆搶購黃金。他指出,正是這種對黃金的狂熱追求使得黃金價格從2005年的400美元/盎司飆升至2009年12月的1100美元/盎司。 費爾德斯坦表示,個人投資者不僅僅購買個別政府鑄造的金幣,還會購買金條、黃金ETF、黃金期貨和金礦公司的股票。而且,買家不僅僅包括個人,還有機構和主權基金。印度央行就在11月份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買入了200噸黃金。 許多黃金買家是為了對沖通脹和美元潛在疲軟風險才購買黃金的。雖然現在美國、歐洲和日本的通脹還很低,但是家庭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都對低利率和擴張性財政政策感到憂心。當經濟復蘇時,這些因素就可能導致通脹發生。美元兌歐元在過去12個月里貶值10%,也足以讓美國以外的投資者們對美元表示失望 但是,黃金就能很好地對沖這兩種風險嗎?如果通脹削弱了美元或者歐元的購買力,黃金能夠維持購買力呢?另外,以美元定價的黃金下跌的話,那么以歐元或者日元定價的黃金能否守住陣地? 費爾德斯坦認為答案是否定的。以美元定價的黃金價格不會隨著美元升值而漲價,以美元定價的黃金價格上漲也不能抵消美元兌歐元和兌日元的貶值。 從通脹角度來看,1980年金價是400美元,10年后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升60%以上,但金價還是在400美元,期間到過700美元但之后又回落了。到200年,美國CPI是1980年的2倍多,黃金價格跌至300美元/盎司附近。甚至在2008年黃金跳升至800美元時,仍然沒有趕上1980年以來的通脹速度。 所以,黃金的通脹對沖能力不高。另外,他指出,美國政府提供了一種很好的通脹對沖工具--通脹保值債券(TIPS)。10年期TIPS不僅僅支付利息,具有緊跟CPI的特性,而且還會提供略高于1%的實際利率。如果物價下跌的話,新發行的TIPS最后會以當初購買的名義價格支付,從而形成通縮對沖作用。當然,如果投資者們不喜歡完全購買收益率較低的政府國債,也可以只將其作為投資組合中的一個部分。 同時,黃金在對沖外匯波動方面表現也不好。1980年美元/日元為200,25年后已經跌至110。1980年和2005年的金價都是400美元/盎司,持有黃金并不能夠抵消美元貶值。如果有一位日本投資者持有美元股票或者房地產,那么他倒是有可能通過購買日元期貨抵消匯率損失。這種情況同樣適用于持有歐元的投資者,如果他購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