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泛濫限制金價跌幅 |
在歐債危機持續惡化,美國債務居高不下,多國央行量化寬松呼之欲出的大背景下,目前的國際金價下跌空間有限。 次貸危機中,為了消除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將聯邦基準利率由1%下調到0-0.25%。該利率為美國聯邦基準利率有史以來的最低水平,預示美聯儲在實施寬松貨幣政策時利率工具完全失去操作空間,宣告美國開始走向單純依靠量化寬松貨幣政策(QE)來調整貨幣供應的道路。而政府在通過美聯儲大量印發美元來購買美國資產和債券的同時,實際上就是在掠奪國民財富,尤其是美元依仗其獨有的霸權地位,通過大肆印鈔,使美元貶值,導致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加速上漲,推升了全球通脹水平,新興經濟體更是面對這種輸入型通脹,深受其害。而民眾為了避免通脹這一猛虎對財富的洗劫,紛紛涌入對沖通脹的最好工具——黃金。在通脹浪潮刺激下,國際金價以驚人的速度攀升,從2008年10月份的每盎司681.75美元,三年時間不到就上漲至歷史最高點1920.78美元,幾乎翻了兩倍。 然而,美國經濟并沒有按照決策者的預期方向發展,失業率在9%以上居高不下,且CPI持續上升。為了贏得連任,奧巴馬政府只得采取其他的擴張貨幣政策,譬如9月份“扭曲操作”。但“扭曲操作”效果甚微,因此,不排除奧巴馬政府再次推出QE3的可能性。若QE3成為事實,這勢必會利空美元,提振黃金。事實上,只要QE3的大門未關上,就會給投資者無限的遐想空間,對金價形成支撐。 此外,飽受債務危機摧殘的歐元區,目前狀況愈發不容樂觀。筆者分析,盡管德國極力要求問題債務國家推行緊縮的財政政策,反對歐洲央行擔當最后貸款人的角色,但相信這只是各國政治家博弈過程中的一枚棋子,若其他國家承諾推行縮減財政赤字,或者統一歐元債券,德國最終還是會同意歐洲央行開動印鈔機來稀釋各國的債務,減輕其債務負擔。 因此,在全球經濟增長前景不明朗、歐美債務危機惡化拖累全球經濟,主要經濟體實施量化寬松政策的情況下,貨幣泛濫和貶值在所難免,貨幣信用危機一觸即發,作為財富的最后守護者黃金,也將更為資本市場所青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