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黃金回歸邁出實質性一步 |
迫于客戶的壓力。
更合情理的解釋是來自于CME自身的困境。此前的黃金價格大漲,場外的現貨黃金交易激增,則意味著CME確保用于交割的現貨黃金銳減,而主要空頭如摩根大通等也會出現實物黃金的嚴重匱乏。一旦黃金期貨到期交割違約,CME和摩根大通都無法支付現貨黃金,則有破產之虞。而允許黃金作為保證金進行商品交易,則暫時可避免了客戶要求實物黃金提走的壓力,緩解CME和摩根大通的眼前兌現黃金的危機。 盡管此舉是金本位回歸的實質性一步,將為未來金價打開更大空間(筆者4年前提出的金價達到3000美元以上終于獲得現實的支撐,已非僅僅基于邏輯的推論),但這并不意味著黃金投資風險不存在了,它反而可能導致金價更大振蕩幅度的開始。 為什么?因為一旦實物黃金可以作為保證金抵押,那么,以實物黃金作為保證金的客戶,一旦做反了方向,而沒有足夠的實力追加保證金,他將被迫將其手中的實物黃金平倉,變成別人的戰利品。 在金本位回歸大趨勢下,對于此前扮演了空頭主力的國際儲金銀行(bullion bank,以摩根大通、匯豐銀行等為代表)來說,它會形成一個巨大的誘惑,即試圖利用它在CME的空頭主力特權,通過控制市場跌宕,從而據他人的實物黃金為己有。 由此,不排除它們可能與某些金融主力勢力形成默契,制造黃金價格更高幅度地上躥下跳,甚至可能會打破此前2008年10月一次性下跌23.7%的紀錄。 進一步放大實物黃金保證金持有者風險的方法是,未來很可能會出現不同商品期貨間不同節奏的大起大伏。以前商品市場雖然振幅很大,但黃金和各種商品基本上還是同漲同跌。但未來有可能出現新變局——比如石油價格大漲,但黃金價格大跌,如果CME客戶是以黃金作為石油的保證金,則他會更容易被清洗出局——即國際期貨市場有可能進入前所未有的詭異時期,即商品價格更加紊亂,更無規律可循。 然而,筆者相信,操縱者雖可能成功一段時間,但最后的結果難免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因為它把貨幣黃金的老虎第一次放出了籠子,別人也會把黃金老虎放出來,而猛虎一旦出籠更加兇猛,當他們以后再想把黃金老虎關進籠子就很難做到了。 同樣耐人尋味的是,CME在美國CME交易的黃金保證金,憑什么由摩根大通的倫敦分行來存儲呢?或許有兩個原因:1.倫敦是國際現貨黃金的主要交易地,英國方面不同意將這些實物黃金交運美國;2.CME、摩根大通和客戶認為在美國存放實物黃金不安全,英國作為相對中立的島國更能規避風險。 第一個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