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海外機構分析師周五(8月15日)發表報告,從“古今中外”的角度,列出七大看漲白銀價格的理由,包括全球央行印鈔、近數十年熊市結論、低庫存、高成本、中國或爆發白銀供給危機等,眾多文解及圖解。
“財政海洛因”
印鈔、透支開支和永不停止地增加債務,政府對這些需求會上癮,就像吸食海洛因。從這點看,美國和其他國家政府都已從小試一口到大量吸食到維持不斷,他們完全上鉤了。美聯儲及其他央行也都是印鈔“海洛因”的吸食者,輕易將貨幣擴容規模保持在高位。雖然美聯儲近期削減債券購買規模,但過去的行動講話不會是沒有代價的。
首先,央行的人為刺激措施及秘密操作以帶來了特殊的效用—但其副作用通常會導致金融系統崩潰。
當政府沉溺于財政海洛因而最終被迫陷入“自然戒斷法”后,難以避免的危機將令市場沖進貴金屬市場去避險。而當市場沖進諸如債市或美元等避險資產時又會令情況惡化,金融市場進入熊市或完全癱瘓。
因此,屆時白銀價格將不是從當前水平上漲10%或20%,而是上漲兩倍、三倍甚至更多倍……
若通脹持續回升,白銀價格漲至100美元/盎司并非天方夜譚。當然,黃金也將會受益,但由于白銀的波動率更高,因而預計投資白銀將能獲得更好的回報,正如幾年前發生過的事情那樣。
最終,所有市場都過度修正,全球經濟處在引爆點(tipping point)。而在這些混亂發生前,避險要準備好投資組合,其中包括持有大量實物白銀和黃金。
而現在就是大量建倉的時候。
為何“為白銀瘋狂”?
當考慮白銀的催化因素時,讓我們首先忽略短期因素(如凈空頭/多頭頭寸、每周ETF持倉波動,或最新的公開市場利率)。而是需要看大周期的圖,看能影響未來幾年白銀價格的因素。當然,最為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如上文所說的“政府對財政海洛因上癮”并由此不可避免地引發全球很多國家貨幣危機,并將黃金和白銀推至紀錄新高。
在歷史上,沒有哪個朝代的政府增印這么大鈔票。
而且,目前世界上沒有哪個貨幣的發行規模受制于黃金或任何其他具體的標準。這種史無前例的設置意味著無論結果如何,它都將不斷創歷史新高的規模,并對我們個人產生影響。
具體對于白銀來說,以下為看漲白銀的七大理由。
1) 據通脹調整后的物價來看
白銀價格潛在上漲的一個線索是其通脹保值功能。基于CPI-U計算方法,2011年4月所創的48美元/盎司峰值還不及1980年通脹調整后的白銀價格的一半。若使用1980年的計算方法來衡量通脹,白銀將需要漲至470美元/盎司才能超過那個峰值。
2) 白銀價格對比產出成本
鑒于去年白銀價格下跌,白銀生產商已被迫降低生產成本。一些產商在這方面表現不錯,但從下圖可以看出其利潤空間被嚴重壓縮。
相比于生產成本,白銀價格相當于處在200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不要忘了,現金成本還只是所有成本中的一部分。白銀生產商的利潤空間被如此嚴重地擠壓,意味著價格可能已經見底,因為生產商再也沒有空間降低成本了。
雖然大約75%的白銀是作為副產品開采出來的,但利潤決定著價格走向。若礦商不能因生產獲利,或者低價是新項目無法盈利,結果就是產量下跌,并成為推升價格的重要催化劑。
3) 低庫存
很多企業持有白銀塊庫存,當美國銀幣含銀金屬的情況下白銀庫存處在高位。但最近數十年來美國流通中的硬幣由基本金屬制造,因而白銀的庫存已處在很低的水平。下圖將顯示白銀庫存銳減的情況。
可以看到,相比于歷史數據,白銀庫存目前低到了何等水平。目前白銀庫存大多在ETP產品中。這個很重要,因為這些投資者自2005年以來一直是白銀凈買家,因而令市場的白銀更加稀少。其余的白銀庫存量是2.41億盎司,僅占一年供應量的25%。若需要突然上升,當前這些白銀庫存根本無法滿足需求。而事實上,EFP投資者可能會進一步從市場中買入白銀現貨。
4)熊市的結論
60年熊市的走勢圖暗示目前已進入尾聲。下圖黑線代表2011年4月至2014年8月8日這段時間的跌勢。歷史記錄暗示目前買入白銀是低風險投資。
5) 相對于其他大宗商品,白銀便宜
下圖是白銀與其他貴金屬、大多數基本金屬價格的近10年及歷史走勢的漲跌對比。
6) 主流參與率低
看漲白銀的另一個理由是,相比于1980年白銀觸及50美元/盎司的比例,全球金融財富代表們目前參與白銀的比例很低。
7) 小心中國爆發白銀供應危機
價格導向從西方轉向東方,不止是黃金,還有白銀等商品。
中國的金銀交易量已發生噴發式增長,凸顯中國投資者對白銀價格的影響力不容忽視。
自2013年1月以來,上海期貨交易所的白銀庫存已跌了將近84%至紀錄低位148噸。若這種趨勢持續,中國交易者將在不久的將來遭遇嚴重的白銀供應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