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每當世界動蕩、
紙幣貶值、經濟萎靡之時,黃金都會被瘋狂炒作,政府、企業、投資者、普通居民無一例外地加入搶購的洪流中,似乎只有將最安全的財富據為己有才能保證明天的生活品質不至于下降。
但邊曉瑜認為,在國家放棄硬性買賣條件后(即黃金可以自由買賣之后),黃金就成為了代表人們身份、地位的最好工具。對黃金的非理性迷戀已經演變成了一股風氣,一股不思考而僅想用最簡單的方法規避風險和無知的風氣。正是這股風氣,將“中國大媽”吹下了黃金懸崖。
黃金未來走勢不樂觀
“在未來一兩年內,黃金價格的走勢確實不容樂觀。而改變這種局面,想靠黃金市場自身很難改變。”齊仲龍談到,美國QE縮減政策肯定是緩步進行,最終完全退出,這已經是一個明確的大趨勢。在美元逐漸走強的背景下,國際金價繼續下調是大概率事件。最近10年來,黃金價格已經出現了翻倍的上漲,回顧其原因,正是因為美元不斷量化寬松、貶值,使得國際避險資金過多集中在黃金上,從而帶動了“中國大媽”們的黃金投資熱潮。
而“大媽”們更關心的是,現在是該套在其中還是割肉止損?對此,蔡曉濤表示近期市場消息較為清淡,如果不出現重大事件的沖擊,市場似乎很難找到扭轉空頭趨勢的契機。不過,由于全球黃金儲備絕大多數還是掌握在歐美國家手中,盡管不排除他們有繼續刻意打壓金價的行為,但黃金下跌已逼近臨界點。對此,記者從湘西金礦工作人員處了解到,目前黃金的開采成本大約維持在220元(人民幣)/克,與交易價格相差不大。
“其實,雖然黃金輝煌持續了幾年,但其運行周期早已出現下降趨勢。是‘中國大媽’自己選擇性忽視了。”齊仲龍說出了“中國大媽”當中的另一風氣。從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中國人對黃金的認識進一步加深,黃金價格上漲迅速,可謂開啟了黃金的大牛市。但在每年對金屬投資品排名時,其實黃金連前三名都排不進去,包括銅、錫、鉑這些金屬都比黃金更有競爭力,但“中國大媽”們始終將眼光放在對黃金的盲目崇拜上,而無視對其不利的國際經濟政策。現在美聯儲QE政策的實施,無疑將黃金帶入寒冬,而黃金價格變化周期長的特性也暗示著這個冬天不會短。如果“中國大媽”不加強自己的投資知識與經濟理念,還做著“投資黃金毫無風險”的美夢,那么“中國大媽”可能會成為愚昧投資者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