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多年 白銀期貨面市或在下月 |
來,白銀價格大起大落給投資者帶來不小風險,僅去年白銀兩次大跳水就讓不少投資者損失慘重。而如果有白銀期貨推出,那么對于投資者而言,也多了一個避險工具。 不過,一些投資者也對大合約表示出擔憂。“如果合約跟黃金的保證金金額基本對等的話,普通投資者還是難以參與這個市場,門檻如果能降低一些,可能會更受市場歡迎。” 上期所、大商所、鄭商所分別于去年3月24日、4月15日、10月28日上市了鉛期貨、焦炭期貨、甲醇期貨,且都是“大合約”的形式。不過,截至目前這3個“大合約”品種交易都相對低迷,交易清淡,流動性不足,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企業和投資者參與的積極性。 日前,鄭州商品交易所下發通知稱,對小麥期貨合約進行修改,將原來兩種小麥期貨的交易單位由原來的每手10噸修改為50噸。自此,繼燃料油、天膠、鉛、焦炭、甲醇之后,“大合約”家族再添新丁。 然而,“門檻提高限制了散戶的參與度,投機活動減少,交易頻率下降,品種活躍度受到較大影響。期貨公司也受累于交易不活躍,手續費收入下降。”有期貨公司高層表示,“白銀是一個相當有群眾基礎的品種,但如果合約定得過大,市場活躍度也將難以樂觀,而期貨公司正期待新品上市給公司帶來更多收益,以便讓2012年的日子好過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