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武警黃金部隊:30年探獲金儲逾1800噸 |
《人民武警報》報道 "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黃金,自古便被視為尊貴和財富的象征。 中華大地,活躍著一支世界軍事史上唯一的尋金部隊--武警黃金部隊。這是一支在改革開放的號角聲中集結起來的專業技術部隊,主要擔負著黃金地質普查、勘探的任務和重點黃金礦山、產區的警戒任務以及邊遠、艱苦地區的黃金生產任務。 在喜迎建國60周年的日子里,這支國家黃金地質戰線上的野戰軍也迎來了自己30歲的生日。自1979年組建至今,武警黃金部隊官兵足跡踏遍祖國26省、市、自治區,依靠科技攻堅克難,先后探明超大型巖金礦床2處,特大型巖金礦床7處,大型巖金礦床13處,大型砂金礦床8處,中小型巖砂金礦床190處,提交金礦普查、詳查勘查地質報告280余份,累計探獲黃金資源/儲量1800多噸。30年櫛風沐雨,武警黃金部隊官兵用青春、熱血和忠誠澆筑了一片金色輝煌。 "讓部隊找金子去!"黃金部隊受命于危難之際 中國曾被認為是一個貧金國。新中國成立之初,黃金年產量僅為4.07噸,從新中國成立至1979年的30年間,共生產黃金277噸,平均年產量不足10噸。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黃金的需求更為迫切。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把振興黃金工業的重擔交給了王震將軍,這位帶領部隊在南泥灣創造墾荒奇跡的老將軍向中央建言:中國不貧金,中國缺少的是專業化的找金隊伍,應盡快組建一支軍事化的專業找金隊伍,作為黃金工業的先鋒軍。 "讓部隊去找金子!"正在大巴山施工的原解放軍基建工程兵某部官兵,放下風鉆,拿起了地質錘,踏上為國尋金路。 1979年3月7日,一支特殊的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黃金指揮部宣告誕生,1985年列入武警部隊序列。黃金部隊的誕生,揭開了中國黃金工業新的一頁。 組建不久,武警黃金部隊捷報頻傳--先后探獲我國第一個斑巖型特大巖金礦床黑龍江團結溝金礦、全國第二大的四川白水砂金礦、河南東闖金礦。僅"六五"期間,黃金部隊就提交了178噸黃金儲量報告。 尋金,對體力和意志的挑戰,黃金背后,是與黃金等價的付出 尋金路途多艱辛,冰封雪裹的興安林海、狂沙飛揚的戈壁荒野、荊棘密布的高山密林、驕陽似火的云嶺邊陲、龍蟠虎踞的燕山山脈、人跡罕至的雪域高原,到處躍動著武警黃金部隊官兵的身影。一茬又一茬黃金兵用熱血詮釋忠誠,跨越一道道生命禁區,戰勝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創造找金的奇跡。 1986年,原黃金三支隊支隊長樊興猶,帶著小分隊跨過冰封雪裹的額爾古納河,來到號稱中國北極的無人區西口子,揭開了砂金富礦的神秘面紗。1999年,死亡之海羅布泊邊緣,戰士伍軍良身背26件黃金礦樣,在戈壁灘迷路被困三天三夜,救援官兵找到他時, 26件礦樣被伍軍良緊緊地壓在身下。2000年,正在內蒙古尋金的高級工程師馮辰旺因勞累過度、突發腦溢血,永遠倒在了正在加班編寫的地質報告旁。同年,荒涼貧瘠的隴南山區,黃金十二支隊工程師郭俊華帶車下山護送礦樣,不幸遭遇泥石流襲擊,大難不死的郭俊華堅持奔走野外一線,為發現陽山超大型類卡林型金礦做出了重要貢獻。六級士官夏永進,二十三載以鉆臺為家,無怨無悔,默默奉獻,敢為人先,革新技術成果30多項,排除鉆井故障300多起,為部隊節約成本千萬余元。在武警黃金部隊的歷史扉頁中,這樣的故事數不勝數…… 一位到過黃金部隊的詩人感慨道:"找金人,金子心。" 尋金,智力與科技的比拼;錘煉精兵利器,方能點石成金。 尋金是一項技術含極量高的工作,從江河中尋找砂金到大山中尋找巖金,從單一找金到多金屬找礦,武警黃金部隊立志打造地質尖兵。30年來,他們實現了從羅盤、地質錘和放大鏡的"老三件"到數碼照相機、數碼攝像機、掌上電腦、錄音筆和手持GPS的"新五件" 的設備革新;衛星遙感解譯、數字圖像處理、地質信息管理系統、高密度電法儀、全液壓鉆機等高科技裝備和先進找礦手段的應用,實現了在空中、地表和地下一體化透視金礦的突破,成倍提高了找礦效率。 30年來,武警黃金部隊先后完成科研項目330余項,其中73項科研成果通過部級以上鑒定。12項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項成果達到國內先進水平,35項成果獲部級以上獎勵,榮獲國家科學進步獎一等獎1次、二等獎6次,先后完成了對云南墨江金廠、黑龍江團結溝等一批具有典型意義金礦的系統研究,發現了"益陽礦"、"駕鹿礦"兩種國際認可的新礦物,出版了《地質體運動理論及應用》、《中國黃金地質叢書》等學術專著,提出了新地球脈動、統計地球化學等理論學說,研制開發了"中國黃金地質信息系統",提交了我國第一份以地質統計學方法計算儲量的《陜西省洛南縣駕鹿金礦床地質勘探報告》。先后有3人榮獲中國地學界最高獎--李四光野外地質科學獎,30人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科技要發展,人才是關鍵。武警黃金部隊先后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吉林大學等10所國家重點高校建立培養合作關系,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簽署了聯合培養工程碩士、博士協議,依托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培養后備警官,在校國防生達30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