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視3·15晚會上,國內市場白銀投資成為曝光對象,多家貴金屬公司推出的白銀交易被指為對賭騙局。而在白銀投資亂象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國內白銀投資的監管困局。作為一直由商務部管理的大宗商品,白銀的個人投資,究竟該由誰來監管?
夾縫中的“餡餅”
觀前街步行街,蘇州最具人氣的商業中心,也是蘇州最大的黃金珠寶零售集散地。一家名叫“蘇州銀樓”的珠寶店坐落其間。不過,和周邊其他珠寶店略微不同的是,在其一樓的門口,還加了兩塊分別寫有“深圳金融電子結算中心”和“上海黃金交易所”的牌匾。倘若不是湊近細看,“會員代理”幾個小字也很難被發現。
按照金店營業員的指引,記者從金店旁邊的電梯來到了大樓三層。在一家英語培訓機構的對面,即是面積不到100平米的“黃金交易所”。交易大廳顯得格外冷清,唯有一位看守的工作人員獨自在電腦前盯盤。“我們是上海黃金交易所蘇州分公司。”被問及從屬關系時,工作人員如是說。
進入宣傳手冊上公布的網址方知,這是深圳黃金投資有限公司的合作機構,而深圳黃金投資有限公司則又是上海黃金交易所金融類會員深圳金融電子結算中心唯一授權的負責全國黃金交易業務市場推廣的總代理公司。
這樣“傍大款”的代理機構并不少見。
有中國人民銀行大力監管的黃金交易市場尚且如此,至今仍行走在政策邊緣的白銀交易市場的現狀則顯得更加迷離。
在央視3·15晚會上,白銀投資成為曝光對象,多家貴金屬公司推出的白銀交易被指為對賭騙局,也正折射出當前國內市場白銀投資的諸多亂象。
在上海普陀區白銀協會秘書長周洪濤看來,從背景看,是國內白銀投資市場的迅速擴張引發了近年來各地貴金屬交易平臺的叢生,而這些貴金屬交易平臺又對旗下的會員單位以及會員單位的代理機構缺乏嚴格監管,從而造成一些貴金屬投資公司不法經營;而另一方面,因為白銀當前較為尷尬的屬性定位,使得對其監管又很難落到具體的機構。這便給行業亂象提供了滋生空間,一些不正當經營也由此找到了動機和途徑。
尷尬的定位
事實上,白銀交易現狀的確顯得有些尷尬。
一方面,因為歷史原因,白銀和黃金一樣,作為國內金融史上的貨幣代表,至今仍在國人的投資觀念中占有優勢。同時,因為相對較低的價格,白銀比黃金更“親近”,為個人投資者所推崇。
另一方面,相比黃金,白銀價格的波動較大,并不斷產生套利機會。在大部分貴金屬公司的交易設計上,原本就極為活躍的白銀價格加上杠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