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8月份到11月份,白銀價格一路飆升,最高漲至6585元/千克,創下30年來的歷史新高,漲幅高達40%,而同期黃金漲幅為11%。白銀瘋狂的漲幅加上較低的門檻,也使得投資白銀的市民不斷增加。趙玲(化名)便是“炒銀客”中的一員,她抓住了兩波上漲行情,三個月就收獲了本金的近五倍收益。當然,任何一種投資都不是穩賺不賠的,必須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進行,否則,一旦對走勢判斷失誤,就會讓投資變成了賠錢。
當了三年“守財奴” 荷包不漲反縮水
趙玲第一次接觸理財,是在大學的時候,當時班上有一位男生向銀行申請助學貸款,拿去投資股票,結果虧損了,沒錢還給銀行,被父母痛斥了一頓。“從那件事情后,我對投資一直存有疑慮,覺得風險太大。”
2005年,大學畢業的趙玲進入了一家事業單位,當時身邊的很多同事都在談論股票、基金之類的投資方式,趙玲始終不以為然。“當時我的理財觀念很傳統也很單一,就是儲蓄。每個月的工資3000元左右,扣去平時的生活花費,基本上每個月能剩下1500元,這些錢我都存了銀行定期。”
2007年的時候,股市非常紅火,趙玲身邊的同事基本上都沖進去了,很多人也勸她進去試試,可是趙玲依然在觀望。“我不是沒有心動過,可是看到身邊炒股的人,一會兒高興一會兒悲傷的,似乎被折磨得喜怒無常,而且收益也‘此一時彼一時’,我始終沒有勇氣進入股市。”
就這樣,一直堅持儲蓄的趙玲,到2008年的時候存下了12萬元。“說實話,我存錢其實是為了買房,可是當我去看房的時候卻發現,2005年還是3000元/平方米的房子,2008年已經到了6000元/平方米,當了3年‘守財奴’,在房價面前,荷包不漲反而縮水。”這一次經歷,讓趙玲開始懷疑自己原有的理財方式,越來越頻繁地光顧各種理財網站、留心報紙上的財經新聞,學習理財知識。
購買銀幣來保值 無意嘗到“大甜頭”
“我當時想要尋找一種較為穩妥的投資方式,在保值的前提下實現增值。”趙玲最初考慮到黃金,可是去銀行咨詢后,發現黃金的投資門檻較高,并不是小散戶能夠玩得起的。這時候,一個在銀行工作的朋友告訴她,可以買一點白銀,白銀被稱為“窮人的黃金”,也具有保值增值的功能,而且價格比較便宜。
于是,趙玲開始嘗試買入了一些生肖銀幣。令趙玲沒有想到的是,從2009年開始,銀價就開始一路上行,趙玲購進的銀幣由于具備一定的收藏價值,更是水漲船高,2年的時間,投資收益率高達6倍。從投資銀幣中嘗到甜頭的趙玲開始對白銀投資進行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