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中的經典,歷史文化的傳承 |
發布日期:10-12-17 08:30:2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秋風落葉 |
翻開錢幣歷史的書籍,看著一幅幅形狀各異的古錢幣圖案,我的思緒被帶入到那些遙遠的朝代,古裝電影中的一幕幕畫面在我眼前浮現。一枚枚銹跡斑斑的古錢幣見證著歷史的變遷、王朝的興衰。歷經環境的滄海桑田,當它們被發掘出土、重見天日的時候,那一個個跌宕起伏的歷史事件也再次被想起,曾經的風云人物也重新走進人們的視野。可見,錢幣有著佐證歷史的特殊功用,而歷史上將這一功用發揮到極致的要數“鋌”這種貨幣。金銀鋌的“鋌”,發dìng,它和“錠”字同音,而且字義相通,所以金銀鋌,也稱金銀錠。在中國歷史上,金銀鋌的用字,有一個變化的過程,用“鋌”字在先,“錠”字在后。 據考證,我國出土最早的銀鋌,是西漢景帝中元二年(前148)鑄制的。呈條形。鋌中央印有隸書體“中元二年老工所造”字樣。而唐代的銀鋌上面的銘文更多,詳細記載了年份、鑄造單位、重量、督造官員的職務及其姓名,甚至還包括鑄造目的、地點、經手官員、制造匠姓名等信息。到了兩宋和金代,銀鋌的形狀發生了變化,為弧首束腰的外形,并固定下來作為鋌的標準形制,只是元代在銀鋌上有“元寶”兩字,但形狀基本沒有太大改變。而鋌之所以大多是銀制鋌,是由我國古代銀本位制所決定的。作為當時的主要貨幣之一,鋌以其形制吉祥、外形優美、手感良好,便于攜帶,方便計數,利于儲藏等優點成為我國古代通貨中的經典。 時光從古代拉回到現代,鋌早已退出了它作為貨幣流通的歷史舞臺,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而自2008年10月起,中國金幣總公司為了傳承中國金融文化,先后發行了牛年金銀鋌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紀念金銀鋌等現代金銀鋌,重新喚起了人們對它的美好記憶。今年是辛卯兔年,金幣總公司發行了兔年賀歲金銀鋌,觀賞兔年金銀鋌,尤其是看到金銀鋌正面中國金幣品牌標志和“CGCI”字樣及傳統吉祥紋飾,和上部“中國金幣、公元二0一一年制”下部“純金(銀)××克限鑄××鋌”的紀量、紀重等銘文時,一股濃郁的歷史感油然而生。而且,標準的官方銘文使它顯得莊嚴而權威,仿佛依稀可以看到它當年作為貨幣使用時的那般風采。 如果說兔年金銀鋌的正面圖案略顯嚴肅的話,那么它背面的圖案設計則是另一番風格,一只歡騰跳躍的小兔、和隸書“辛卯”字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