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 朱麗娜 香港報道
隨著“滬港通”于11月底正式啟動,更多的中港兩地市場的互聯互通正在醞釀之中。
“我們預期最快在明年三四月啟動與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黃金滬港通",目前雙方已經完成了所有細節的洽談,主要在進行軟件測試對接。”香港金銀業貿易場理事長張德熙在一個研討會后對記者表示。
他透露,金銀業貿易場已于9月19日與上海黃金交易簽定協議,成為其“策略性會員”,結合前海項目從而打通內地市場。雙方約定, 未來將以交易所國際板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推動中國黃金市場的發展和對外開放。
“作為一個擁有超過100年歷史的黃金國際板,我們有171家會員,其中很多是國際金商。透過黃金滬港通,可以把我們的國際網絡和國際經驗帶去內地,同時,國際金商通過我們可以直達上海黃金交易所的國際板和主板。”張德熙表示。
二季度推出前海交易平臺
在深圳前海推出交易平臺、實物倉庫是實現“黃金滬港通”的重要環節。經過三年多的籌備,今年初,金銀業貿易場在前海的搭建已大致成型,成為首家進入中國的境外黃金經營機構。
為推進前海黃金白銀交易、設立貴金屬檢測中心及黃金倉庫等項目的實施,金銀業貿易場早在今年年初成立名為“金銀業貿易場前海貴金屬發展關注小組”。該小組成員全部由貿易場知名交易商高層組成。
張德熙表示,計劃明年第二季度在前海正式推出黃金交易平臺,買賣目前香港提供的產品,包括99金、倫敦金、人民幣公斤條以及人民幣/克產品。這些產品可以通過在岸人民幣(CNY)、離岸人民幣(CNH)以及美元進行結算。
他指出,目前相關方案已獲得監管機構批準,現正進行系統測試。在前海的貴金屬倉庫正式落成前,將會先開設電子交易平臺,估計初期每日交易量占香港的五分之一,即每日約100億到200億元人民幣。
此外,金銀業貿易場計劃在前海興建交易大樓及境內關外的保稅倉庫,需時一年半至兩年落成,倉庫建成后可容納1500噸黃金。張德熙透露,目前金銀業貿易場在前海企業公館租賃了一座3層樓的物業,用作臨時倉庫。
“國際金商可通過這個境內關外的倉庫,國內用家若有需求報關后可以直接交去深圳或上海。同時,香港的客戶購買黃金后,一部分通過CEPA運回香港,一部分留在內地分銷,將來這個過程都能在前海完成。”他表示。
據悉,目前金銀業貿易場正與深圳市政府進行洽談,期望在海關建立“綠色通道”,便利黃金運輸及出入境報關;同時,在前海設立的保稅倉庫每天將運營20個小時,突破目前銀行業限時的營運模式。
過去10年,香港向內地投資者出售的黃金原材料規模已經翻了三倍,而現在由于關稅、進出口的問題,國際和本地金商在香港無法直接與內地交易。設立實物交割倉庫后,可以幫助進一步打開內地的市場。
“前海的保稅倉庫既可大幅減少運輸及倉儲的交易成本和時間,亦可加快物流周轉速度,增加交易流量。”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涂國彬表示。
此外,投資者可通過有關平臺的黃金存放,對在岸人民幣及離岸人民幣之間進行息差、匯率套利,同時通過實物倉庫進行風險管理。
“我們計劃挑選一至兩家銀行,進行境內人民幣結算實現在境外支付,目前已經向相關機構進行額度申請。”張德熙表示,并透露計劃申請數億元的日均額度分配給旗下會員。
爭奪亞太地區定價權
黃金作為世界上金融屬性最強的大宗商品,一直以來定價權的中心都在紐約和倫敦。然而近年來隨著亞洲市場黃金交易量和消費量的飆升,亞洲各大交易所之間正醞釀著一場激烈的黃金定價權爭奪戰。
亞洲目前已在全球黃金生產和消費領域占據主導地位。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顯示,亞洲去年消費的黃金珠寶、金條和金幣占據全球消費總量的63%。今年第二季度仍保持在六成水平。
始于1919年的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BMA)的內盤定價受操縱丑聞廣為市場關注,并將于明年初揭開改革的序幕。因此亞洲市場的參與者們迫切需要一個更加公開、透明的現貨黃金定價體系。
前海管理局局長張備指出,依托深圳強大的貴金屬制造產業鏈,計劃將前海打造成為用于亞太地區話語權、定價權的黃金和貴金屬交易平臺。
深圳是全國最大的黃金珠寶生產加工基地和貿易集散地,黃金珠寶飾品在全國市場占有率超過70%。目前,中國金銀首飾的制造商大多集中在深圳,超過 3000多家。在這些制造商與香港金銀業貿易場長期合作的基礎上,通過在前海的境內建關外倉庫,就可以把國際金商的黃金引入前海,使前海成為一個黃金交易點。
“我們希望金銀業貿易場能把100多年的成熟國際運營經驗和良好制度原原本本地帶到前海,為前海其他多家要素交易平臺提供學習的典范,同時前海發揮橋梁作用幫助其開拓廣闊的內地市場。”張備表示。
目前,金銀業貿易場旗下已有68家會員正式進駐前海,總投資額達30億元,形成了前海首個港資企業集聚基地。
“前海貴金屬交易平臺還需有多方面的支援與配合,比如稅收方面的安排、交易運輸的規管與限制等,并且要解決跨境金銀交收涉及外匯管制等問題。”香港某黃金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