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之大品質(zhì)——京劇臉譜(第3組)1盎司“陶洪”彩銀幣賞析 |
一段慢板,太陽飛過去了,
一舉杯,隔世人生, 一轉(zhuǎn)身,行程萬里, 時空的跳轉(zhuǎn),濃縮于虛虛實實。 哇呀呀的一腔吼,哎呀呀的一嗓泣, 滄海桑田,物是人非。 夸張的模擬,含蓄的美, 詮釋著生活的真實。 …… 京劇得以廣為流傳,究其原因大約就在于它的表達方式:好聽、好看!
某京劇院復(fù)排一個保留劇目,導(dǎo)演講話:“要在繼承的基礎(chǔ)上,做到更好聽,更好看,更好流傳。”聽之,言簡意賅,頗有玩味:北京觀眾叫“聽?wèi)颉保怀鲆粋“聽”字;上海觀眾說“看戲”,講究一個“看”字。這兩條看似簡單,卻體現(xiàn)了戲曲藝術(shù)的兩大元素。京劇劇目《打瓜園》,大概其好處、精彩之處也在于它的“好看”了。
但凡文藝作品中的殘疾人,多為極力躲避世人的眼光,心理變異之人,例如鐘樓怪人、夜半歌聲等,他們置身寂寞角落,少被人愛,即使想施之愛心,但被愛者也無法接受那種偏執(zhí)的人格。而京劇《打瓜園》中表現(xiàn)的,卻是一位武功高強、寬容大度、極具慈愛之心的殘疾老人陶洪。他長得雞胸、駝背、瘸腿、左手掌卷曲成雞爪狀,可說是丑陋不堪,然而他有仁愛本性,也并沒因自己的丑怪而產(chǎn)生褊狹之心。相反,他自幼習(xí)武,練就了一身好武藝,還擁有一片很大的瓜園。陶老漢膝下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三春,其樂融融。三個孩子從小由父親帶領(lǐng)學(xué)習(xí)武藝,也都練就了一身本領(lǐng)。《打瓜園》這出戲講述了他原諒一個偷瓜賊的故事。 “偷瓜賊”鄭子明是個以賣香油和膏藥為生的青年男子,路遇瓜園,烈日炎炎下,私自進園摘食瓜果,還與陶翁小女兒陶三春打斗,對老殘的陶洪也心存輕視,之后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不是陶洪的對手,遂心生敬意、心服口服;陶洪看出鄭子明淳樸老實的本性、更愛其勇猛,就將女兒陶三春許配給了他。整出激烈的武打戲,充滿長輩的慈愛眷顧、青年的輕狂莽撞之中,沐浴在好漢惺惺相惜的氣氛里;一個求勝心切、一個胸有成竹,充滿詼諧、喜悅之氣。
中國人民銀行于2012年6月發(fā)行京劇臉譜彩色金銀紀念(第3組),1盎司彩色圓形銀質(zhì)紀念幣背面圖案為“陶洪”京劇臉譜造型,彩色移印工藝生動地展現(xiàn)出一位老翁的京劇臉譜。“陶洪”形象在京劇中為武丑應(yīng)工的角色,勾“三花”武丑老臉,主色粉、白、黑;其鼻梁中間的丑角抹白,為一展翅飄飛的風(fēng)箏之形,下垂的雙翼,喻為老年人的眼角魚尾紋;點狀白色抬頭紋,顯現(xiàn)其老翁的慈愛之容;兩道云紋白眉,其飛揚之形,顯現(xiàn)陶洪老當(dāng)益壯、精神矍鑠、武功高強之神采;眉間黑色紋形、菱狀眼窩,顯現(xiàn)出其目光炯炯、洞察人心的機智敏銳;粉色臉膛,喻其為正面人物,且極具詼諧和喜感之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