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本是天真爛漫、不知憂慮的小天使,但是在國際環境瞬息萬變的復雜形勢下,他們中的一部分卻被戰爭傷害,被饑荒折磨,過著悲傷、不完整的童年。于是,“拯救兒童”的主題便在1919年的英國民間呼之欲出,并且成立了專門的基金會組織,其目的是為發展兒童衛生、教育以及傷殘兒童康復等提供經濟、技術援助。
這個基金會以“提高兒童福利”為宗旨,在長期的發展中已經擴展到120多個國家,也有了超過200萬的支持者。可以想象,它所提供的服務為國際兒童帶去了多大的福利,也為他們的未來增添了多少光明和希望。
為了表達中國對拯救兒童工作的關切,更是為了將“拯救兒童”的理念廣泛傳播,中國人民銀行于1989年發行了國際拯救兒童基金會70周年金銀紀念幣一套,包含金幣一枚,銀幣兩枚。金幣和銀幣的正面圖案均為國徽,并刊國名及發行年號。
該套幣中的1/3盎司金幣,其背面圖案是放風箏的小女孩。常聽老人說,“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放風箏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風箏的名稱也從最初極其浪漫的“紙鳶”發展到現在的名稱,它從宋代起就成了人們最喜愛的戶外運動之一。小女孩放的這個風箏,也是我國最傳統最常見的“燕子”風箏,它那栩栩如生的燕子圖案,寄寓著我們中國人對兒童幸福、國家富強的誠摯祈福,有著鮮明而深刻的中華文化印記。
凝視幣面,我們的腦海中不禁會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在一個涼爽的午后,一家人聚在一起,將搜集好的竹筏、布條、膠水等物品堆放在一起,齊心協力地共同制作了一枚燕子風箏。春風習習,復蘇的大地生機盎然,人們在冬季里沉寂已久的熱情也隨著冰雪的融化重新被激發了出來。在一片寬闊的草地上,小女孩開心地用左手拉著風箏,右手邊跑邊放線,隨著風箏線的增長,燕子風箏終于在徐徐而來的春風中慢慢飛了起來,直到飛上天空,越飛越高。小女孩的笑容天真無邪,奔跑的腳步靈動歡快,高舉的小手也格外有力,這才是一個孩童應該擁有和享受的快樂。
在中國,風箏也代表著美好的祝福,代表著新一年的開始。所以,該枚紀念幣選擇兒童放風箏的圖案,不僅預示著國際上對兒童進行援助的工作,已經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也點明了“希望祖國的未來早日騰飛”的主題。除了主圖案上的大風箏,幣面背景中還有兩個小風箏在迎風飛舞,我想,此時在小女孩的周圍,肯定還有更多的孩子們正在盡情地放風箏吧。
“拯救”是一個主題,也是一個過程。發行該枚紀念幣的意義,就在于時刻提醒我們,要想讓世界上所有的兒童不再流離失所,不再饑荒連連,而是能夠和父母、朋友一起享受和煦春風的吹拂,享受奔跑著看風箏慢慢放飛的愉悅。每個孩子都應該有放飛理想的機會,“拯救”兒童需要我們每個人攜起手來,共同為之努力。(供稿:廣州永正紀念幣有限公司)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