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蛇匿跡飛青靄,天馬行空駕白云”,馬年將來之際,中國金幣適時推行了中國甲午(馬)年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16枚,其中金幣9枚,銀幣7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在精湛的現代工藝上呈現著馬的颯爽英姿,也勾起了我們對馬文化的回味。
在傳統社會里,馬之地位舉足輕重。古人以“馬牛羊雞犬豕”為六畜,而馬居其首。從而可見馬的價值遠遠超出代步、耕田、拉車、征戰等實用范疇,而升華為文化方面的多重意義。馬有崇高之聲望。三國時呂布驍勇無敵,劉關張三英圍攻尚不能勝,當與有坐騎名赤兔者助之頗有關系。時人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語,足見良馬有與英雄并駕齊驅之資格。
由于馬與人的關系太密切,因此在文學藝術的各個領域都有馬的形象,小說、詩歌、雕塑、繪畫琳瑯滿目,不可勝數,就單說馬與文學藝術這一項就可以寫成數十萬字的巨著。無數文人墨客曾為馬吟詩作賦,畫影圖形;多少豪杰武士曾與之相依為命,情同兄弟,這是馬曾經擁有過的輝煌、難以忘懷的榮耀。殷商時期的甲骨卜辭中即有馬字;《詩經•周南•漢廣》篇有云:“之子于歸,言秣其馬”。這就足以證明馬追隨人類于今當不下三千年之久。
進入現代社會,人類生活方式與內容皆發生巨變,整個世界已面目全非。冷兵器時代最具機動性的騎兵已黯然失色而退出歷史舞臺;現代交通體系的發展,已將馬擠出因之而得名的馬路;現代通訊手段的先進,使得主要由馬來支撐的驛站再無存在的價值。這一切都使人類疏遠甚至漸漸遺忘了曾為人類立下“汗馬功勞”的老友。
5盎司的長方形金質紀念幣,在寬敞的幣面上,我們仿佛又看到了那意氣風發奔跑在戰場沙場的戰馬,它英姿煥發的神貌,氣勢如虹的沖力,無不讓人熱血沸騰,充滿著力量。金幣以傳統的長方形外觀,更直觀地展示著幣中場景,如提供了一片小天地,任馬馳騁。幣中駿馬腿長體健,肌肉發達,鬃毛如瀑,長尾飄灑,顯得朝氣蓬勃,充滿著活力與動感。它四蹄騰空,絕塵而奔,那定格在空中的姿勢依然保持著沖刺的力量,如運動場上健將拼搏到最后一刻。它高昂的頭顱目視前方,充滿著堅毅與信心,見證著那勇往直前永不退縮的精神。作為賀年主題幣,馬的精神面貌正代表著對來年的展望與追求,用奔跑的動力詮釋了充滿激情與魅力的甲午(馬)年。
鏡面底面之中,如鬃毛的馬首紋飾似在迎風飄揚,把美感與動感作了深層次的渲染,升華了藝術的境界,它就如火焰在燃燒,寄寓著來年一片欣欣向榮之象。該幣用藝術的語言延伸了馬文化亮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