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以唐代高僧玄奘為探究佛教各派學說分歧,歷經17載艱辛跋涉,獨自一人西行五萬余里,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獲取真經的非凡經歷為原型,以大量歷史資料和民間傳說故事為基本素材,經過奇特構思和浪漫主義創作,最終形成了一部千古傳唱的不朽經典。
小說《西游記》將唐僧取經的歷史事件,與早在元代以前就已成型的、圍繞唐僧西天取經故事而產生的大量民間創作巧妙融合,用87回的巨大篇幅,狀寫了唐僧師徒4人前后歷14載,經81難,無數次絕地逢生,最后終成正果的西天取經故事。濃墨重彩地刻畫出一個天不怕、地不怕,極富戰斗精神的平民英雄孫悟空的光輝形象,高調宣示了中國古代勞動群眾和文人士子不畏強權,崇尚自由,追求個性解放的至高理想。《西游記》的橫空出世,不僅標志著中國古代浪漫主義文學的成熟,也為世界浪漫主義文學增加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2003至2005年,中國人民銀行先后發行了3組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西游記》彩色金銀紀念幣,合計6金10銀共16枚。其中2005年發行的《西游記》金銀紀念幣(第3組)中,有一枚以“取得真經”為主題的1公斤圓形精制銀幣,憑借大膽的設計,精湛的工藝,在“最受群眾喜愛的2005年中國貴金屬紀念幣”評選活動中一舉折桂。
該幣的正面圖案采用了唐僧師徒西天取經圖:一座天然石橋凌空飛架,師徒4人正從石橋上走過。孫悟空在前牽馬,他手搭涼棚,正向遠方眺望;白龍馬居中而行,輕抬前蹄,欲進還止。唐僧端坐于白龍馬上,目光堅定的望向前方;豬八戒、沙和尚肩挑行李緊隨其后。石橋下,虬枝蒼勁的松樹斜逸而出,倔強生長。一縷繚繚繞繞的彩云,勾連起遠處聳峙的群峰,給人以層巒疊嶂、山長水遠之感,喻示著西天取經路的艱險坎坷。幣面上下方,分別標有國名及發行年號。
這枚“取得真經”銀幣作為《西游記》金銀紀念幣全系列的壓軸之作,堪稱收官之幣。在該幣背面圖案中,莊嚴肅穆的西天雷音寺大雄寶殿內祥云綿綿,瑞氣重重,天音悠揚,仙樂遙聞。佛祖如來高升蓮座,左掌平攤,右手合十。眾菩薩、金剛、阿羅、揭諦、大曜、伽藍,左右排列,或立或坐,各就其位。唐僧師徒與白龍馬虔誠長跪,三叩九拜,高聲奏告:“弟子玄奘,奉大唐皇帝旨意,遙指寶山,拜求真經,以濟眾生。望我佛祖垂恩,早賜回國。”幣面上的28位僧佛仙人錯落有致,各歸其位,布局合理,位置感極強;各個人物形態迥異,色彩分明,安然祥和,神情畢肖,活脫脫一副西天佛國祥瑞和藹、歌舞升平的景象,讓人不由心向往之。銀幣采用鏡面底面、局部彩色移印、局部噴砂等生產工藝,使得整個畫面看起來層次分明,色彩艷麗,立體感極強,可謂是整個系列中最抓人眼球的一枚佳幣。(供稿:河北省金石錢幣公司 作者:梁陸濤)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