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河南安陽的小屯村,曾有當地農人在耕地時翻出一些龜甲,上面刻有深奧難辨的文字,農人在不經意間撬開了一座文化寶庫——甲骨文。埋骨千年,不朽的終將重見天日,當昔日的時光流逝,留下的是永恒的光輝。殷商至西周時期的甲骨文是中國書法的源頭活水。甲骨文的應運而生是在殷承夏禮與周承殷禮的更迭中,《中庸》有言:“至誠則可以與天地參”,從書法史的發展軌跡上看,漢字書法從甲骨文發端,經歷篆、隸、楷、行、草五個階段發展到今天,每一階段都是在前一階段上演變而來的。
為傳承中國的書法文化,展現中國書法藝術的歷史與魅力,中國人民銀行于2018年6月28日發行了中國書法藝術(篆書)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金銀紀念幣共5枚,其中金質紀念幣1枚,銀質紀念幣4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該套紀念幣中的8克金幣,其正面圖案為金文“中國”字樣襯以青銅器裝飾紋樣,并刊國名、年號;背面圖案為商代眾人協田卜骨刻辭及其“協田”字樣與“中國書法藝術”篆刻鈐印等的組合設計,并刊“中國書法藝術·商·眾人協田卜骨刻辭”字樣及面額。細數歲月長河中的流沙,漫步在中華五千年的歲月巷道中,翻開一隅之地,中國書法藝術始終熠熠生輝。該幣的設計雋永清新,透發著一股濃濃的中國風,攜著甲骨文虬龍的筆勁,彰顯了中國書法的文化底蘊和深度。
金幣正面以青銅器的裝飾紋樣為背景,結合集蔡侯申鐘銘文“中國”二字組合成璽印圖案,構成了一個圓形。宗白華先生說:“藝術為生命的表現,藝術家用以表現其生命,而給與欣賞家以生命的印象”。僅僅觀看這兩個字的銘文,就給人以豐富的想象和聯想,仿佛自身也被帶入到了那個遙遠的年代。圓環中間上的留白處理,是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的體現。換言之,在平穩、收斂的圓形內部,包含了各種層次的交錯變化。上緣配“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字,下邊輔“2018”字樣,中正平和,符合中國傳統社會的中庸之道,體現出中國書法獨有的儒家文化。
金幣的背面中央是一塊不規則的甲骨,上面刻有古老的甲骨文,其中的直線、曲線縱橫交錯,筆畫有的簡潔、有的復雜,古樸原始的甲骨文書體線條遒勁穩健,充滿了理性色彩,反映出那個時代獨特的精氣神。甲骨總能讓人感受到些許古典雅致、肅穆安詳的基調。甲骨文在中國古漢字的演變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獨特的美感,遒勁的筆鋒,雋永的氣息,也讓它在中國書法藝術中占據了一席之地。
金幣背面的左側,甲骨文描刻的“協田”二字躍然幣上,挺拔的直線,稍輕的收筆,對稱平衡的結字,大小錯落的布局,彰顯出歷史的古老與滄桑。右端“中國書法藝術”篆刻鈐印,仿若神來之筆,說不出的磅礴大氣,道不盡的厚重歷史,承載的是中國篆書書法的精粹。右端環刊的“中國書法藝術·商·眾人協田卜骨刻辭”字樣,與中間的商代甲骨篆文遙相呼應,給人一種古典式的美感,一股跨越歷史長河的厚重感撲面而來。黃金材質的紀念幣、璀璨奪目的篆書文化,時代的烙印讓篆書的魅力重新綻放,中國的書法藝術永遠不會落幕,它將在你我手中書寫出新的輝煌。
中國書法藝術上的璀璨明珠,正向你我招手。不朽的傳承、永恒的輝煌、大師級的設計、精湛的鑄造工藝,讓這枚中國書法藝術(篆書)8克金幣橫空出世。它的發行也將對發揚和繼承中國書法文化起到積極的作用,定會讓書法之美被更多人見證和喜愛。(供稿:北京中友友誼金行有限公司;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