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看反映電影人生活的老電影時,經常看到一些電影導演在拍戲時,會瀟灑地一揚手喊道:“開麥拉”!這時,畫面前的場記板就會“咔”一聲合上,攝影機嗡嗡地響著開始拍攝,那些明星大腕們便一個個進入鏡頭,生動形象地演繹起人生百態。“開麥拉”是英語camera的漢語音譯,原意是指照相機、攝像機,引申為電影拍攝過程中,導演向整個劇組發出的“開機”指令。
電影是舶來品。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園內的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戲”,是中國第一次放映電影。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創辦人任景泰拍攝了由譚鑫培主演的京劇《定軍山》片段,中國電影業由此誕生。到了2012年,中國電影年產量高達745部;2013年,中國電影年度總票房達217.69億元人民幣,全國共有電影放映銀幕18195塊,真正步入了電影大國的行列。
2005年12月1日,為紀念中國電影誕生100周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中國電影百年”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2枚,其中金幣1枚,銀幣1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該套金銀幣的正面圖案均為華表、禮花、牡丹花及電影膠片組合,并刊國名、年號。取仰角設計的華表,高高聳立在天安門廣場上,在背景夜空中綻放的禮花,以及雍容華貴的牡丹花和電影膠片的烘托下,顯得格外莊嚴而神圣。
金幣的背面圖案為長方形的電影場記板、表示紀年的“100”造型,并刊面額及“中國電影百年”中文字樣。場記板的上框高高翹起,似乎正在等待那一聲“開麥拉”的指令。整個畫面簡潔明快,寓動于靜,于無聲處聽驚雷,以具像化的手法,對中國電影的百年歷程進行了素描化的勾勒。
銀幣的背面圖案為攝影機及電影膠片盒組合。攝影機及機上的膠片盒為實寫,旁邊五個打開的膠片盒作了虛化處理。“中國電影百年”中文字樣及“10元”面額,分居幣面上下兩側。凝視著這部老式攝影機,我仿佛看到一代一代中國電影人奔波忙碌的身影,聽到了那一聲聲“開麥拉”的號令。這時,曾經伴隨我們成長的那一部部經典電影,和一個個光彩奪目的影幕形象,便如潮水般涌上心頭,久久揮之不去……(供稿:河北金石錢幣公司 作者:梁陸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