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杰出歷史人物金銀紀念幣發行到第8組時,對以帝王文化為核心的封建史書的描寫,似乎就應該畫上句號了。但是,令眾多感到意猶未盡的金銀幣收藏者所欣慰的是,1992年,由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領銜的中國杰出歷史人物金銀紀念幣(第9組)橫空出世,為該系列紀念幣平添了一種別樣的風采。
武則天,名武曌,山西并州人,為唐高宗時皇后,與唐高宗李治并稱二圣。后為中宗、睿宗二朝皇太后并臨朝稱制。公元690年稱帝,改國號為武周,705年退位,稱太上皇,恢復唐朝。當年病死于上陽宮,享年82歲,與高宗合葬乾陵并留有無字碑。武周一朝,勵精圖治,民富國強,政治、經濟、文化事業全面發展,為后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堅實基礎。在該組金銀幣中,武則天連同蔡文姬、王昭君、蕭綽、花木蘭等不同時代的“巾幗”豪杰,一并集中亮相,也會該套系列紀念幣作了完美收官。
該套金銀幣包括金幣1枚、銀幣5枚。紀念幣共同正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繁體字國名和發行年號“1992”。唯一一枚金幣的背面主體人物是武則天,她頭戴旒冕,身著皇袍,一派柔媚端莊、儀態萬芳之相。配以列陣身后的女官儀仗和遠處金碧輝煌的皇宮,使得整個幣面構圖層次分明,線條繁簡得當,顯得威嚴莊重,大氣磅礴,形象地表現了一位母儀天下的女皇形象。
作為該套紀念幣中唯一的男性形象,設計者特別選取了英雄鄭成功。鄭成功本為明朝將領,明亡后起兵抗清,后又率兵數萬,破浪東渡,一舉收復被荷蘭侵占的寶島臺灣。幣面上的鄭成功仗劍披甲,威風凜凜。在他的揮手號令下,風平浪靜的臺灣海峽,霎時間戰旗獵獵,殺聲陣陣,千帆競發,劈波斬浪,向著寶島臺灣勇猛地沖殺而去。于小小方寸之間,向世人展示了一幅氣勢宏大的戰爭圖。
其余4枚銀幣的背面主體人物則選擇了四位巾幗英雄的光輝形象,她們各具豪氣,各展英姿。
蔡文姬,漢末著名音樂家和演奏家,史書中說她“博學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彼Y合自己流落胡地10多年的悲慘經歷,創作并彈奏了千古名曲《胡笳十八拍》。你看,幣面中秉燭端坐的蔡文姬朱唇微啟,纖手輕彈,滲透了淚血的歌曲如泣如訴,哀怨惆悵,令人肝腸寸斷:“為天有眼兮何不見我獨漂流?為神有靈兮何事處我天南海北頭……”
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主動請纓,遠嫁胡地,留下了一曲胡漢和親的佳話。銀幣上描繪的正是當年昭君出塞時的情景。高遠的天空下,華服麗裳的王昭君駐足塞上,深情回首。她是在向遠去的故鄉告別么?是在向身后的長城致敬么?從此后的漫長歲月里,她會用懷中的琵琶彈奏出什么樣的曲調呢?還記得1970年的一個秋日里,我曾專程跑到呼和浩特市南郊的大黑河畔,瞻仰了俗稱“青冢”的昭君墓,親身感受到了杜甫那不無凄涼的詩意:“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在中國古代,遼太后蕭綽是一個足可以與武則天比肩而立的偉大女性。公元982年,遼景宗病逝后,蕭綽以“承天皇太后”身份臨朝稱制,協助年幼的遼圣宗總攝國家大事。她對遼國的制度和風俗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推進了遼從奴隸制向封建制的轉化,建起了一個經濟繁榮,軍事強盛的大遼。她還親率遼軍兩次大敗宋軍。迫使軟弱的宋朝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澶淵之盟”,建立了遼宋長達百余年的和平共處。銀幣上的蕭太后一身戎裝,凝眉肅立,手上是展開的兵書,遠處是披堅執銳的將士,凜然正氣,颯爽英姿,展現了一代巾幗英雄的風采。
北魏時期男扮女裝,替父從軍的花木蘭,在我國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銀幣上的花木蘭身跨戰馬,手持長槍,鎧甲戎裝,披肩飛動,口里似在朗聲高呼:“雙兔傍地走,何必分雄雌”。是的,在中國歷史的燦爛星空下,同樣閃爍著眾多女英雄的灼灼光輝。歷史不會忘記她們,人民更不會忘記她們!(供稿:河北省金石錢幣公司 作者:梁陸濤)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