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一詞在漢語詞匯中的釋義為好運之征兆,祥瑞,吉利,幸運等。古詩云:“人生可意乃吉祥,快馬劃過小苑墻!睙o論在民間還是朝廷,“吉祥”都是上至皇親貴胄,下至黎民百姓所追求的,因此吉祥圖和吉祥物成為了我國特有的一種文化。正緣于此,中國人民銀行于1999年發行了這枚1盎司傳統吉祥圖紀念銀幣。
此枚1盎司銀幣有一種純銀的質感,掂在手間,分外厚實。銀幣的正面圖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年號、華表和鮮花組成。華表是我國古代漢族的傳統建筑物,屬于古代宮殿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裝飾用的巨大石柱。細細觀摩幣上雕刻精細的華表,柱身一條騰云駕霧的巨龍盤旋而上,龍身外布滿云紋。上方橫插一塊雕滿祥云的云板;在石柱頂端蹲守的神獸極目遠眺,莊嚴肅穆。整柱華表鑲嵌在花團錦簇間,散發出萬丈光芒,不僅彰顯出漢族文化的精神、氣質和神韻,同時也讓我們深刻感受到歷史的莊重與威嚴。悠悠五千年,泱泱大中華,歷經歲月的侵蝕,歷史的變遷,依然屹立不倒,巍然聳立。
銀幣背面的富貴有余圖也很好地詮釋了吉祥的寓意。這幅由錦鯉、孩童、牡丹、蓮花組成的圖案,很像我國民間的年畫。在我國古代,無論飛禽走獸,還是奇花異木,但凡音、形、義中有任何一項能彰顯喜樂、安康、吉祥的,都可以拿來使用。因此,喜慶的吉祥年畫深受人們的喜愛。紀念幣的這幅富貴有余圖上,活潑可愛的孩童手捧一尾大錦鯉,搭在脖頸的彩帶翩翩起舞,小小的右腳丫高高抬起,讓我們充分感受到節日的喜樂氣氛。端詳著這幅富貴有余圖,我們仿佛看到了稚氣的孩童仰起紅撲撲的臉蛋,咧開小嘴在載歌載舞,彩帶迎風招展,劃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伴隨著歡欣雀躍與喜不自禁,繼續摩挲下來,花朵的莖葉也雕刻得栩栩如生,好似富麗堂皇的牡丹、幽嫻貞靜的白蓮也在孩童彩帶的帶動下,輕輕搖擺。風過處,花香襲來,沁人心脾。圖案的雕工精細還體現在錦鯉的魚鱗、孩童衣服的褶皺,都脈絡清晰,紋理分明。我們從中體會到的除了節日的喜悅外,還有勤勞的中華兒女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與向往。
吉祥圖案是體現中國風、民俗風的一個重要窗口。這枚中國傳統吉祥圖紀念銀幣秉著獨特的繪畫語言和雕刻工藝,所傳達的美感,表現出的生活情調和志趣,都是傳統而質樸的,是民間藝術精華與貴金屬鑄造工藝相結合的完美杰作。欣賞良久,我們會情不自禁地喟嘆出中華民族對歷史的尊重與敬畏,贊嘆華夏兒女在任何艱難困苦中都依然保持堅韌和樂觀的精神。銀幣所洋溢的繁盛、歡樂和祥瑞,也著實讓人感受到一幣在手,幸福常伴。(供稿:深圳市鑫泉金銀文化有限公司 作者:葉霞)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