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9月1日,對藏族人民來說是一個偉大的日子,西藏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在拉薩召開,宣布西藏自治區正式成立,自此結束了西藏長達數十年的封建農奴時代,昔日的農奴和奴隸成了新社會的主人,掀開了西藏歷史的新篇章。曾經的西藏,生活在黑暗、落后、慘無人性的封建農奴制之下,百萬農奴和奴隸供官家、貴族肆意役使,被作為“會說話的工具”,動輒遭受剜目、割耳、斷手、剁腳、剝皮等駭人聽聞的酷刑,民不聊生。如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僅實現了百萬農奴大翻身,而且乘著我黨改革開放的春風,大踏步地邁進了繁榮昌盛的新時代,成為中國西部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
滄桑歷史,輝煌歷程。2015年我國迎來了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大慶,為銘刻西藏50年來的巨大成就,中國人民銀行于7月16日發行了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金銀紀念幣一套,借國家法定貨幣的幣面,向人們講述西藏自治區成立50年來的滄桑巨變。
1/4盎司金幣表現的是藏戲表演藝術造型,襯以傳統吉祥紋飾組合設計,并刊“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漢、藏文字樣及面額。藏戲是西藏最古老的一種藝術,被國務院第一批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代表著西藏區域文化的絢麗與成就。設計師以藏戲為題材,一方面是通過藝術本身來體現西藏的民風民俗、地域文化,彰顯西藏濃郁的民族色彩。另一方面則是借藏戲表演藝術把人帶進一個輕松、悠閑的意境,繼而感受到今日西藏的安定、繁榮和幸福。
藏戲由于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條件、生活習俗、文化傳統、方言語音的不同,形成了眾多藝術品種和流派,藍面具藏戲是藏戲中最為主流的一個種類,這枚金幣為我們刻畫的正是藏戲的代表作——“藍面具”造型。幣面中“藍面具”輪廓清晰立體,展現著勇士壯碩雄健的體魄,雪域高原成就了藏族人的強悍體質,勇士形象也是西藏男人雄偉體格的寫照。勇士高冠聳立,髯毛外揚,面目粗獷,那側頭仰望的姿態,那自然揮灑的手勢,盡顯專業演員的氣場,似乎一出精彩的藏戲正在舞臺上演。細觀“藍面具”,臉型如圓瓶,額印日月,鼻飾螺螄,頰襯蓮花,臉譜像隨手涂鴉般自然,但在不規則的構圖中又流露著一種凌亂的藝術美。高立髻冠和弧形冠額飾有繁復的圖案,這些圖案更是晦澀難懂,與臉譜的圖案相承,讓人既感怪誕神秘,又感奇美夸張。這,恰恰是藏戲的藝術特色所在。
在工藝上,設計師運用了精細的浮雕結合噴砂、多層次反噴砂等工藝,完美地演繹了一位剛健威猛、正氣浩然的勇士形象,特別是淺浮雕處第一次采用了激光不規則浮雕工藝,明顯增強了觀賞性,令畫面的藝術感染力更強,更好地體現出了藏戲造型藝術的精妙。中國金幣品牌之所以能夠不斷壯大,正是源于我國設計師對工藝鉆研進取、精益求精的創新精神。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帶著濃濃民族特色的藏戲,它不僅體現著西藏的鄉土人情及文化底蘊,同時也折射出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的偉大成就。在畫面中,我們似乎看到了萬千藏族人民或手拉著手,或肩并著肩,為今日西藏的繁榮載歌載舞,呈現一派“歌舞升平,國泰民安”的美好景象。(供稿:福州興閩鑫實業有限公司)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