綻放在我國貴金屬紀念幣上的四朵金花——回顧中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貴金屬紀念幣系列的發行歷程(一) |
隨著2011年11月18日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彩色金銀紀念幣(第3組)的發行,中國人民銀行歷時16年發行的中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貴金屬紀念幣系列,至此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然而,紀念幣上印刻的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歷史故事還歷歷在目,他們曾經給我們帶來的豐富聯想和美好感受,依然記憶猶新,他們以另一種形式詮釋著名著的經典。人散曲未終,當這一系列金銀幣發行告一段落之時,關于該系列金銀紀念幣的發行探討、品讀鑒賞才剛剛開始。
時間追溯到1995年,《三國演義》系列金銀紀念幣(第1組)的發行拉開了四大名著題材金銀幣的大幕。自此,在我國貴金屬紀念幣發行的道路上,又增添了一道靚麗的文化風景。首先,從《三國演義》金銀幣說起,在紀念幣圖案的選擇上,設計者進行了精心的考慮和安排,站在全局的角度選取了三國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歷史事件作為紀念幣的背面圖案。
《三國演義》系列金銀幣1、2、3組分別以蜀、魏、吳三國為表現主題,其中,第1組背面圖案為“桃園三結義”、“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當我看到這些人物形象和場景,馬上就聯想到劉備創業之初與關羽、張飛同甘共苦的兄弟情義,他們不是親兄弟勝似親兄弟。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三顧茅廬的故事至今仍被傳為佳話。而諸葛亮神機妙算為君主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形象,早已深深地烙印在人們心中,為后人所敬仰。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1995年發行《三國演義》(第1組)的時候,國內經濟形勢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人們的收入增加的較快,開始在投資和收藏方面投入更多的資金。這樣一套具有文化韻味的金銀紀念幣一經發行,就成為了當時市場上的焦點,再加上中國金幣總公司在金銀紀念幣發行量的制定上,對以往國內項目發行量做了一定的增加,使得這套四大名著系列金銀幣的開山之作收到了良好的市場效果。
1996年,中國人民銀行趁熱打鐵,發行了《三國演義》(第2組),在紀念幣的圖案選擇上以曹操陣營的代表人物和重大事件為主題,選取了曹操、司馬懿、曹植、曹丕、官渡之戰、三英戰呂布等人物形象及事件場景作為金銀幣的背面圖案。如果說第1組側重于表現人物之間情義的話,那么第2組則以展現宏大的戰爭場面為特色。觀賞紀念幣上“官渡之戰”的圖案,我們仿佛置身于這場歷史著名戰役之中,曹操以弱勝強一舉擊潰袁紹,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歷史雖已離我們遠去,留下的故事卻值得我們好好思考,從中獲得智慧和啟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