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對中國人而言,就像水之于魚、天空之于鳥、空氣之于人。在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漫長歲月里,先民們巧妙地運用人物、走獸、花鳥、日月星辰、風雨雷電、文字等,通過借喻、比擬、雙關、諧音、象征等手法,來表達自己對吉祥美好生活的向往。
吉祥符號已經成為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可以說已經成為中國人的心靈慰藉。它凝結著中國人的倫理情感、生命意識、審美趣味與宗教情懷,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時至今日,吉祥符號、吉祥圖案在中國幾乎無處不在、無人不用。古代傳統民居是先人們運用吉祥元素最多的地方。2015年12月15日央行發行的2016賀歲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就是通過月亮門開啟的一處舊式民居中的照壁作為主題而切入的,照壁又被稱之為“蕭墻”,是中國古代漢族傳統建筑形式四合院必建的一堵“風水墻”,壁飾一般都有寓意吉祥的雕刻圖案,尤以展現福、祿、壽題材的最為廣泛,表達了先人們對盛世寄予的“衣食”之福、“和諧”之福、生“金”之福、“平安”之福等多種寓意的祈福心愿。
2016賀歲銀質紀念幣是納福呈祥的微縮版,一幅由月亮門開啟的“福”到門廳,飛臨到屋檐下,嵌入到墻壁正中,寓意福運綿長。本幣最為醒目和點睛之處,就是選用清朝乾隆皇帝御筆親書的“福”字作為主題, 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福”、“壽”、“富”、“貴”四個字,選用他的書法作品,自有一番深意在其中。墻壁的豎格里暗含的字體各異的小“福”若隱若現,不僅展現了中國書法的博大精深和藝術魅力,更體現了先民們對“五福”的企盼。經典史籍《尚書·洪范》上所記載的“五福”是:“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終命”。
與中國書法文字一同表現在畫面的,還有諸多吉祥元素:有妖嬈嬌艷、雍容華貴的牡丹;有迎春報喜的梅花;有寓意遍地是福的蝙蝠;有吉祥如意的祥云紋飾……它們都是兩兩對稱,契合了中國人中規中矩的中庸思想,同時也有出雙入對,家庭幸福和諧的因素在里面。一個碩大的“福”字無論是嵌在方框里,抑或是菱形的中國結里,三角形包裹的祥云紋里,都不啻為一種厚重和綿長的祈福表達。
所以在一枚方寸間的紀念幣上認真梳理中國傳統文化——吉祥元素所表達的厚重情感,本身就是一種幸福與享受。手捧這枚2016賀歲銀質紀念幣,家的味道意蘊而深遠,一種久違的親切感撲面而來。(供稿:大同銀星金店有限公司)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