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勢如虹,四蹄生風。威風凌凌,傲骨天成。”這是很多人對國畫大師徐悲鴻奔馬圖的評價。徐悲鴻原名徐壽康,是中國近代的國畫大師,先后任教于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和北平藝專,1949年后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他擅長畫人物、走獸、花鳥,尤其是馬,主張現實主義,被稱之為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者。
而除卻書畫方面的造詣外,徐悲鴻還是一位著名的愛國主義人士。為紀念這位偉大的國畫大師,弘揚中國的國畫藝術,中國人民銀行于2015年3月12日發行了中國近代國畫大師(徐悲鴻)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4枚,其中金幣2枚,銀幣2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筆者對其中的1盎司銀幣尤為喜愛,該枚銀幣的正面圖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并刊國名、年號,其背面圖案為“和合二仙”圖,配以楓葉裝飾紋樣組合設計,并且刊有“悲鴻”字樣以及面額。
《和合二仙》可能是徐悲鴻大師迄今為止流傳下來最早的一部作品,創作這件作品的時候,徐悲鴻只有十九歲,還處于人生中的早期階段,這幅作品也充滿了他對未來生活的向往。都說“和合二仙”代表著和諧,只見這枚銀幣之上,前面的那位童子正蹲下身來,嘴角掛著微笑,手中拿著一個盒子,里面好像裝著各種水果。他的眼神里帶著喜悅,一派怡然自得的神情,仿佛遇到了什么喜事一般。而他后面的童子則站立著,雙手拿著一朵荷花,雙目凝視著前方,露出一幅暗喜,卻又在沉思的樣子。雖然神態不一,但是他們卻都表現出了一種令人感到愉悅,和睦的氣息。
中國人做事情,一直喜歡在嘴上討個吉利,于是古人們便取“和合二仙”中,前面童子手中“盒”字的諧音“和”,以及后面童子手中“荷”字的諧音“合”,為二童子命名為“和合二仙”。“和合二仙”的原型是唐朝時期一個叫萬回的人,到宋朝時,被祭祀為和合神。而唐代之后,“和合二仙”的原型逐漸演變成為了寒山寺的著名僧侶寒山、拾得師徒二人。清雍正十一年,雍正皇帝封寒山為和圣,封拾得為合圣,并稱之為“和合二圣”。而有關“和合二仙”的故事,也還有其它版本的傳說,在此就不做過多的展開了。
“和合二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典型的婚姻之神的象征形象,既代表著夫妻美滿,也代表著朋友和合。它百年來作為“家庭和合,婚姻美滿”的代表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而隨著歷史的變遷,“和合二仙”又開始逐漸被賦予新的象征意義,它是“和合文化”的象征,也是“和諧社會”的象征,更是“和平世界”的象征。
這枚“和合二仙”1盎司銀幣用大師的畫作作為背面圖案,既表達了對徐悲鴻大師的敬意,也寄托了希望構建一個和諧社會的美好愿望,更展現出了中國深厚的傳統文化。
背面圖案中,除了“和合二仙”之外,還配有楓葉裝飾組合設計,與“和合二仙”的圖案可以說是一動一靜,相得益彰。除此之外,銀幣的右邊還刻有“悲鴻”字樣,以表示這枚銀幣是為了紀念徐悲鴻這位國畫大師而發行。每次看到這枚1盎司銀幣,不禁都會讓人升起對徐悲鴻大師的敬佩之情。書畫雙全,德藝雙馨,風骨傲然,聲享百年,大丈夫當如是也。(供稿:無錫市金開元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作者:楊星瑩)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