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具中國民族文化特色的吉祥符樣,又被稱之為符瑞或吉利畫,是古人早期用具象畫樣來表達抽象的理想、意愿和情感的一種獨特藝術表現手法,蘊含著傳統的審美情趣及藝術史料價值。因其畫面揉入了大量的遠古神話、宗教信仰、人倫道德等理念,極大地拓寬了對題材選用的范圍,最終使之能以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面世。
古人云:“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千百年來,它被賦予了各種做人的準則和對美好生活的企盼,亦有啟迪教化、規范行為、開化文明、感化人性、從善如流,以及驅邪祈福和修身齊家,勸誡警醒的社會功能,更具有民族性、民俗性和現實性的意義,寄托了世人向往對未來美好愿望的一種憧憬。
中國人民銀行于3月22日起,陸續發行2016吉祥文化金銀紀念幣一套各4枚而呈現在人們面前。因每一枚均刊有表現其主題的字樣及面額,并本著“古為今用”而“借古鑒今”的宗旨,將設計新穎,鑄工精湛,制作精良,美觀大方,寓意深遠,具有較高的美學、藝術、歷史及欣賞價值等意義的吉祥符瑞,體現在貴重金屬紀念幣的圖案上,反映了與時俱進的民俗風情和民族精神,因而迎合了人們趨吉避兇,厭惡近善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國鑄幣工藝美術和科技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可以說,用“幣識怡人陶情操,品評史料與鑒賞。方寸藝術賽百科,精雕細琢盡濃縮”來概括是恰如其分的,亦是我多年來因情有獨鐘對集幣的切身體會與感悟。觀其形,細鑒賞,圖文并茂,寓意深遠,不愧是集研究、收藏及保值、增值一體,亦是饋贈親友的最佳禮品,在海內外錢幣市場上,倍受錢幣收藏愛好者和投資者的青睞。
2016吉祥文化“五福拱壽”金銀紀念幣背面圖案
其中:“五福拱壽”圖案以壽桃為中心并輔于五只蝙蝠環繞的造型,再襯以吉祥花卉等圖案組合設計。五福一詞源于《尚書.洪范》:“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終命”,故,被人們概括為五福。因蝙蝠之“蝠”字與“福”和“富”諧音,其意蘊涵了人們所能想象到的人生全部幸福,即:長命百歲、榮華富貴、健康安寧、行善積德、人老善終等含義。能將這一廣為流傳的傳統吉祥圖案元素組合在一起,更是強化了人們對延年益壽的渴望。
2016吉祥文化“瓜瓞綿綿”金銀紀念幣背面圖案
“瓜瓞綿綿”:此句出自于《詩經·大雅·綿》:“綿綿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瓜”即大瓜,而“瓞”指小瓜。其意是在一根瓜的藤蔓上,結滿了許多大小不一的瓜果而層出不窮,寓意子孫繁衍昌盛,家族興旺發達。因“蝶”與“瓞”同音,既美觀好看,又體現出“穿花蛺蝶深深見”的纏綿意境,亦是傳統吉祥圖案的重要題材之一。蝴蝶跟瓜蔓搭配在一起,在增強畫面審美情趣的同時,通過營造吉兆佳境來表現世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將南瓜、藤蔓或蝴蝶等畫樣的造型而巧妙地設計組合,彰顯了華夏文明的源遠流長,以及炎黃子孫長盛不衰的連綿不斷。
2016吉祥文化“并蒂同心”金銀紀念幣背面圖案
“并蒂同心”:構成的傳統吉祥圖案,是以一對鴛鴦在自由自地戲水,輔以并蒂蓮造型,襯以裝飾荷葉紋樣的組合設計,營造出一幅溫馨美好的畫面,寓意夫妻恩愛,形影不離,白頭偕老。古籍《花鏡》有曰:“并頭蓮花白俱有,一干兩花”。在競相爭放的百花中,唯有蓮能花、果、子并存。花頭瓣化,并分離為兩個頭,乍看似一梗兩花,故,又稱之為并蒂蓮。這是對純真愛情的描寫,也是人壽年豐的預兆。唐代詩圣杜甫在其《進艇》詩中深情地寫道:“俱飛蛺蝶之相逐,并蒂芙蓉本自雙”,即詠于此。
2016吉祥文化“年年有余”金銀紀念幣背面圖案
“年年有余”:其圖案為蓮花、鯉魚等造型,在民間吉祥畫中的鯉魚常與可愛機靈、體態圓潤的孩童搭配,寓意和寄托了人們對富貴吉祥、生活富裕、闔家康寧的美好愿望。因“鯉”與“利”諧音,而“魚”和“余”同音,預示家有盈余,富足安康。鯉魚在世人心目中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尤其是它那跳躍的靈動,俊美的身姿,早已滲透進傳統文化的血液中。從年畫到剪紙,再從吉祥語到精美飾品等,無不貫穿于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吉祥文化,光耀中華。吉祥文化紀念幣將這種喜聞樂見的傳統民俗文化體現在金銀幣上,因相得益彰而倍受好評。這是對賀歲文化的一種突破與符瑞的完美結合,預示了開年大吉,方寸呈祥的一個好兆頭。底蘊深厚的民俗文化是永遠也抹滅不掉的,這是流淌在炎黃子孫血脈之中與生俱來就有的一種道德傳承和精神脈絡。中國古代吉祥符樣的巨大作用,昭示了今天共筑“中國夢”的必然勃興。在傳統繪畫的技藝中,民間文學藝術經過漫長的歷史演繹,獨具民族化的吉祥符瑞,記錄了華夏文明的悠久歷史,反映了植根于民間的民俗風情,這無疑值得我們去進一步光大弘揚。(供稿:裕隆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作者:杜天麟)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