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容華貴的貴妃醉酒——中國京劇藝術彩色金銀紀念幣(第1組)“貴妃醉酒”彩金幣賞析 |
“海島冰輪初轉騰,見玉兔啊,玉兔又早東升……”這莊重典雅的“二黃四平調慢板”驟然響起,只怕是老戲迷的眼前立時、仿佛看到了風姿綽約、款款而來的貴妃,這段搖曳多情、清婉的經典唱腔,醉人心扉,經久不衰,醇香悠遠,將貴妃滿懷喜悅與甜蜜赴約花園賞月的心情,于幣面表露無遺。
聽到這旖旎、婉轉、若鶯鳴般的動人之聲,就不得不提到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他居于“四大名旦”之首,是京劇旦行發展中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八歲開始學戲、三年后帶藝入連成科班學藝,同時開始演出,師事名旦秦稚芬。他以自身高度的文化素養和精湛的技藝為本,完善了花衫行當的表演,創演的古裝戲、時裝新戲都成為京劇的經典。他的表演被列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其所創立的“梅派”,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成為覆蓋京劇旦行的主要流派。其傳人遍及國內外,著名的就有李世芳、張君秋、言慧珠、魏蓮芳、杜進芳等,其他曾拜門獲私淑梅派旦行表演藝術的演員難以計數。
其子葆玖,工旦,頗得梅派真諦。2002年,梅葆玖等根據梅蘭芳原作《貴妃醉酒》、《太真外傳》等改編成的大型交響京劇《大唐貴妃》,始由上海京劇院、中國京劇院、北京京劇院合作演出,以大布景、大制作聞名于市,是京劇改革的一個方向和嘗試。
說到梅蘭芳老先生,就又不得不提到京劇傳統劇目《貴妃醉酒》,又名《百花廳》,故事源于明人《磨塵鑒》傳奇。劇目則源于乾隆時花部地方戲《醉楊妃》的京劇劇目,旦行戲,唱做吃重。該劇經京劇大師梅蘭芳傾盡畢生心血精雕細刻、加工點綴,于唱法、表演上富于獨特創造,成為梅派經典代表劇目之一。
劇情說的是,唐明皇與貴妃楊玉環約定在百花廳賞月暢飲,豈料皇上卻失了約,貴妃心中極為失落,萬端愁緒無以排遣,只得一人獨自飲酒,賞花解悶;酒醉的貴妃,似醉非醉,風情萬種;將滿懷的幽怨在自斟自飲中釋然。中國京劇藝術彩色金銀紀念幣(第1組)中的1/2盎司彩色紀念金幣背面主圖為《貴妃醉酒》,表現了貴妃醉飲這一情景。幣面左上角采用本色浮雕出梅蘭芳先生的頭像,重眉大眼、風度雅致、氣宇軒昂;幣面的主題人物楊貴妃采用彩色移印工藝,顯現出其京劇貴妃扮相:只見她頭戴鳳冠,珠翠排桃琳瑯、搖曳,其身著宮裝,云肩上彩繡圖紋繁復,邊緣黃色絲穗飄垂;其“臥魚聞香”之姿——盤腿側臥、臉部向上。盡顯其動作的舒展、大方、裊娜,而其心情卻:“好一似嫦娥下九重,清清冷落在廣寒宮……”。畫面中的飄帶、絲穗、水袖紛紛飄拂、舞擺,極富畫面和韻律之美感;精細的彩印技藝,將其宮裝的華彩、醉酒中“人面桃花”的美麗之容逼真還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