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若笙簫氣若絲,牡丹魂夢去來時”描述出了文學經典名著《牡丹亭》的精粹,也道出了明代偉大戲劇家湯顯祖的心聲。湯顯祖作為我國偉大的戲劇家和文學家,一生著述頗豐,其四大代表作《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紫釵記》被稱之為“臨川四夢”。此外,他還在戲曲批評、表、導演理論及詩歌等方面有重要建樹。他的藝術成就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
今年恰逢湯顯祖誕辰400周年,為紀念這位偉大的戲劇家,中國人民銀行定于2016年8月30日發行中國古代戲劇家(湯顯祖)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金銀紀念幣共3枚,其中金質紀念幣1枚,銀質紀念幣2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該套金銀紀念幣正面圖案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并刊國名、年號。
其中的150克銀幣,背面圖案為湯顯祖塑像、“臨川四夢”書稿、古戲臺,配以玉茗花、文昌橋、湯顯祖紀念館大門建筑等造型組合設計,并刊“中國古代戲劇家湯顯祖”中文字樣及面額。紀念幣整體布局合理,層次清晰,主題突出。背面的書稿、古戲臺等設計元素把戲曲家湯顯祖一生最重要的精神訴求和人生節點串聯在一起。整體上,豐富和表達了作者那個時代的歷史與人文風貌,把作者最突出的特點和最具表現力的事物,濃縮到這枚精美的紀念幣中,細細品之,嘆為驚奇!
書與筆是湯顯祖一生理想寄托的地方,是呈現他作為戲曲家最為精彩的載體。銀幣中,湯顯祖左手拿書,右手提筆,面向前方,英氣的臉頰上正在思索劇本的創作。他作為那個時代的杰出代表,不僅思索著自己的創作,也思索著人民的幸福,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或許是作者最為核心的精神與價值之所在。這樣的形象貼切的表達了作者的身份和氣質,讓整個畫面極富有視覺沖擊力,是整個紀念幣背面構圖的點睛之筆。
紀念幣最上方的古戲臺,所展現出的不僅是一種建筑形式,更是一方文化展臺,是作者思想外部呈現的最佳場所。我們試想下:戲臺上鑼鼓喧天,絲竹盈耳,作者的那些波瀾壯闊、哀婉纏綿的故事在這里粉墨登場,劇情曲折委婉,演員水袖輕舞,觀眾如癡似醉,這樣的場景頗有江南浪漫的氣息。古戲臺這個離當今社會遙遠的文化符號,為整個紀念幣增添了空靈的意境,古韻之風撲面而來。
紀念幣最左邊的玉茗花花開絢爛,造型飽滿,極具美感。玉茗花是古代文人騷客寄情托景的鐘愛之花。“折得瑤花付與誰,人間鉛粉弄妝遲,直須寄遠驂鸞客,鬢腳飄飄可一枝。”宋代著名詩人范成大寫的這首詠贊玉茗花的詩,在人們中間廣為流傳。另外,如曾鞏、黃庭堅、裴煌、史繩祖等名人都對玉茗花情有獨鐘,而湯顯祖更是用玉茗花來命名自己的住所,他把自己創作、會客、排練和演出的地方取名“玉茗堂”,可見作者對玉茗花的喜愛之情。紀念幣用較多的空間來表現玉茗花,與作者的喜愛是密不可分的。玉茗花——展示了作者高潔的志趣,浪漫典雅,烘托了主題。
圖案的底部還裝飾有文昌橋的造型,因為文昌橋與湯顯祖淵源頗深,作者曾兩次在橋損壞時花費諸多精力修復文昌橋,并先后寫有4首詩和兩篇文章對橋進行贊美,抒發其對家鄉名勝的熱愛之情。而在紀念幣的底部設計文昌橋的圖案,一則體現了其與作者的淵源關系,二來以其堅硬的質地托起上面的諸多景物,可以讓整個畫面顯得踏實厚重,凸顯出橋在畫面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在紀念幣的右上方還安排了湯顯祖紀念館大門的建筑造型,并加上“中國古代戲曲家湯顯祖”的文字,使畫面中的古代元素與現代元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并突出了紀念幣的主題。整個150克銀幣的圖案,表達內容豐富,構圖層次清晰,人物形象飽滿,景物錯落有致。而這枚紀念幣帶給我們的不僅是一個精致美觀的畫面,透過圖案我們更可以超越時空,去探尋那個時代的歷史與人文……(供稿:浙江贊佳黃金)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