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品賞中國人民銀行1997年發行的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金銀紀念幣(第3組)時,我的腦海里忽然浮現起宋代蘇東坡這闕膾炙人口的《赤壁懷古》。該組紀念幣正是集中刻畫了發生在東漢末年的赤壁大戰,以及對這場重要戰爭起著決定性作用的孫權、周瑜、魯肅等一批東吳的明君良將。七百年后的大文豪蘇軾,在憑吊那場驚心動魄的戰爭時,情不自禁地慨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郞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金銀紀念幣(第3組),共包括2枚金幣,5枚銀幣。兩枚金幣的圖案重點描繪了發生在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戰。那是一場改變了中國歷史進程的著名戰役。在官渡之戰中大獲全勝、一統遼闊北方的曹魏大軍,經過整軍備戰,傾力南下,企圖以絕對優勢兵力飲馬長江,問鼎江南,一舉削平割據江南的東吳政權。孫權按照魯肅、周瑜等人的計謀,西聯劉備,憑險抗曹。曹軍在初戰失利后,即將水軍“引次江北”與陸軍會合。為眾部卒不習慣坐船計,曹軍將全部艦船首尾連接,人馬穿行舟中如履平地。周瑜派遣黃蓋明降曹操,暗帶十艘滿載薪草膏油的輕利之艦,借東南風急發江北,在接近曹軍時,突然點燃船中柴草。十艘“火船”如箭一般沖入曹軍艦船,將毫無防備的曹營燃成一片火海,人馬燒、溺死者無數。孫劉聯軍趁勢橫渡長江,將曹操的80萬大軍殺得七零八落損失殆盡。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志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黃河流域。戰爭結果改變了東漢末年軍事力量的對比,初步形成了曹孫劉三足鼎立的局面。
金幣畫面上,東吳老將黃蓋持刀執盾,挺立船頭,指揮士卒火攻曹船。身后旌旗飄動,船下碧波萬傾。對面,曹軍被鐵鏈連成一體的戰船,火舌狂舞,煙氣騰空,似乎聽得見那些不識水性的北方士兵,在無情水火夾擊之下那凄慘的呼救聲。
該組紀念幣的5盎司銀幣畫面,是在《三國演義》中被羅貫中濃墨重彩渲染的“劉備招親”故事。赤壁之戰后,劉備故意耍賴,拒不歸還向東吳“借用”的荊州。周瑜便以孫權的妹妹為誘餌設定美人計,企圖趁劉備過江招親之機,扣下來作人質以逼還荊州。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將計就計,派大將趙子龍陪劉備過江到鎮江北固山甘露寺招親,并授以錦囊促使權母吳國太前往甘露寺多景樓相看劉備。吳國太見劉備“方面大耳,猿臂過膝”,一副天子相,甚合心意,致使孫劉聯姻之事弄假成真,留下了一段“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千古佳話。
幣面上,氣宇軒昂、滿面春風的劉備紅綢綴胸,攜手新娘緩步走上紅地毯。身后,孫國母喜笑顏開、心滿意足,喬國老輕捋長髯樂觀其成,“喜”字宮燈高掛,滿室門扉生輝,人物眾多而層次分明,場景繁雜而線條簡潔,喜氣洋洋中彰顯著說不盡的雍容華貴,富麗堂皇。
該組紀念幣中的另外4枚人物銀幣分別是東吳的大將周瑜、謀臣魯肅和吳主孫策、孫權兄弟。周瑜字公瑾,赤壁之戰的主帥。他“性度恢廓”,謙讓服人,有“雅量高致”。劉備稱他“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孫權則贊他有“王佐之資”。幣面上,扶欄而立的周瑜,目光遠眺,躊躇滿志。身旁的信號燈迎風高掛,帥字旗威風凜凜,一副“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英雄氣概。魯肅秉燭夜讀,展卷長思;“小霸王”孫策仗劍而立,勇猛無敵;文武兼備、智勇雙全的東吳開國皇帝孫權,早年隨父兄征戰天下。善騎射,常乘馬射虎。蘇軾在另一首詞里贊曰:“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郞”。曹操亦曾贊嘆:“生子當如孫仲謀”。幣面上的孫權皇袍加身,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恰如其分地表現了這位“馬上皇帝”的威嚴與睿智。
《三國演義》金銀紀念幣,以其新穎的題材,高遠的立意,巧妙的構思,理所當然地成為中國歷史文化與中國現代造幣事業完美結合的成功范例。(供稿:河北省金石錢幣公司 作者:梁陸濤)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