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文化包羅萬象,其中每一個不同的佛像也都代表著不同的含義。布袋和尚的笑臉迎客教導我們要包容大度,用樂觀的心態對待世間萬物;慈祥和藹的觀世音菩薩是集智慧、慈悲、救人民于危難之中的無所不能的大善者,如此等等。
這些佛法形象是佛家文化的精髓,是人們最直接的情感寄托物,也是佛教文化源遠流長之不可或缺的媒介。而在佛教圣地五臺山之中,供奉著眾多的文殊菩薩造像。它們中的每一座都莊嚴肅穆、各具特色,其細節的表現更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其帶給游客的震撼力可想而知。也正是這些形態各異、擁有不同內涵的佛像,細膩而真實地體現了佛法文化的博大精深。
為了展現中國的佛教圣地,宣揚佛家利于萬事的佛法理念,傳承優秀的佛教文化,中國人民銀行于2012年5月24日發行了中國佛教圣地(五臺山)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5枚,其中金幣3枚,銀幣2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其中的2盎司銀幣正面圖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并刊國名、年號。
該枚紀念幣的背面圖案是佛教文化中的四大菩薩之一——五臺山文殊菩薩造像。文殊菩薩又稱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法王子,代表著智慧。在佛法文化里,文殊菩薩是無數成佛者的父母,這足以看出她在眾佛中的地位之重要。幣面之中,文殊菩薩頭頂五髻花蔓,手持如意端坐在方臺之上,目光炯炯,既有憐憫眾人的慈悲心,更有斬除眾生煩惱的凌厲目光。五髻代表的是五種智慧,寓意佛法普照。佛像的眼光不是平視,而是俯視,其目的就是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佛法的威嚴,讓我們在佛家文化的沐浴下,真心誠意地接受佛法的洗禮。在這佛法眼光的審視里,所有的凡俗世人都不得不褪下塵世的外衣,忘卻掉一切煩惱,并在洗禮的過程中得到心靈的升
文殊菩薩所騎的是一只怒目圓睜、張著血盆大口的狻猊。它可以讓一切妖魔咒怨在震天動地的吼叫之中聞風喪膽,讓在眼花繚亂的塵世之中迷醉的眾人瞬間驚醒。另一方面,這嘶吼狻猊也寓意著智慧的威力所向披靡,無堅不摧,傳達出了佛法的精妙。這狻猊形似獅子,因此也有統領百獸的張揚氣勢;同時又因其無畏被佛家用來喻佛,指其法力無邊,庇護蒼生。
佛像之后,布滿了諸如蓮花等代表佛教文化的紋飾,既襯托了文殊菩薩的威儀姿態,也裝飾了幣面,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感。這些紋飾雖然復雜,但卻也有一定的規律。它們對稱協調,布局嚴整。同時,兩邊冉冉升起的香火狀線條,也為紀念幣的圖案增添了一些活潑的韻律。在銀色光輝的映襯下,這尊位于五臺山上的文殊菩薩佛像仿佛已淡化了流光溢彩的神秘,多了一分石窟塑像的真實與威嚴。
這枚文殊菩薩銀幣,帶給我們的不僅是藝術的美感,更多的是對佛理的參悟和心靈的啟迪,在感官獲得滿足的情況下,我們獲得的是更深刻的精神滿足。意象豐富、細膩精致、佛法無邊、智慧如新,這都是這枚小小的紀念幣賜與我們的精神財富。這財富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褪色,相反卻會日久彌新,無法磨滅。(供稿:湖南省金銀閣錢幣有限公司 作者:虞陵輝)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