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中國青銅器的歷史,不由自主的會有一種強烈的自豪感。我們的祖先在幾千年前憑借著極為有限的科技和生產水平,卻鑄造出了即便是如今看來也精美異常、讓人感到驚嘆的青銅器物,不能不說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為弘揚我國悠久而燦爛的青銅器文化,中國人民銀行于2014年8月8日發行了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3組),其中有一枚1盎司銀幣的圖案顯得有些奇特,它選取的是商代晚期青銅器—龍紋觥,背景圖案襯以該器物龍紋樣等裝飾組合設計。這枚銀幣上的圖案無疑是該套紀念幣中最能引起大家興趣的,下面就讓我與大家一起來品賞一番。
在欣賞這枚1盎司商代龍紋觥銀幣前,還是先來了解一下這個青銅器物的相關知識。據資料記載,觥(gong)是一種盛酒或飲酒器,它最早出現的年代在商代中晚期,一直到西周后期才逐漸消失。其形制有蓋,有流,有鋬(pan),下有方座或四足。
一般來說,觥上的紋飾較多,而且都十分的精美,大多有生動的動物花紋,是那個時代最為貴重的青銅器物。我們看青銅器第3組1盎司銀幣的幣面圖案,它正是觥的一種—龍紋觥。記得1959年,在山西省石樓桃花莊曾出土過龍紋觥。出土時,原器通高19厘米,長44厘米,是商后期的盛酒器,后演變為禮器,現藏于山西省博物館。
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3組)1盎司銀幣背面圖案」
銀幣上的龍紋觥造型在浮雕和噴砂工藝的作用下格外精致,連原器物上任何微小的裝飾圖案都被刻畫得如此細膩。整體上來看,龍紋觥體似獸角,前端龍首昂起,后端寬闊平齊。細節上,我們可以看出,龍首的雙目是凸起的,兩角上指,可以清晰的看到它的牙齒,這也令其形象有些猙獰。
龍紋觥龍首后的脊部還有蓋,蓋正中有菌狀鈕,龍的軀體置于器蓋上,左右蜿蜒,尾部卷曲,與器渾然一體。它的底部是長方形矮圈足,縱向兩側各有一個缺口。器物的腹部鏤雕有爬行的鼉和舉首、吐舌、揚尾的龍,其間點綴魚狀動物和虺。在我國浩如煙海的出土青銅器中,造型如此奇異的,僅此一例。
再來說說龍紋觥腹部的鼉紋,它的外形酷似揚子鱷,這在青銅器紋飾中也極為罕見。透過這些造型各異的紋飾,我們感受到了古人豐富的精神世界,和來自那個遙遠時代的、頗具神秘色彩的文化與信仰。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龍紋觥作為商代晚期的青銅器,已經具有了青銅器鼎盛時期的某些風采,它的形狀、設計和鑄造都體現了當時較高的水平。同時,也充分展現出了商代晚期盛行的鬼神文化。即使沒有復雜的裝飾圖案,但銀幣上龍紋觥所表現出來的原始美和它詭異的外形,依然深深的吸引著我們去探尋更多關于它的故事。當然,關于中國青銅器還有許多懸念、還有更多的精彩等待我們去探尋和發現,這應該也是這枚1盎司龍紋觥銀幣帶給我們的意外收獲吧。 (供稿:福州興閩鑫實業有限公司)